劲爆!越南货源哪里有卖“应有尽有”
近日,一则关于"越南货源应有尽有"的跨境购物风波在社交媒体持续发酵。在某短视频平台拥有12.3万粉丝的美妆博主"莉莉"发布探店视频后,评论区突然涌现大量"求代购越南货源"的留言,这场看似寻常的消费热潮背后,暗藏着令人瞠目的产业链条。
"我是在直播间抢到的越南直邮链接,价格只有专柜的三分之一。"在广州从事文员工作的陈雨欣(化名)展示着手机订单。她购买的越南产防晒霜包装与正品高度相似,但瓶身印刷的SPF50+标识在专业仪器检测下实际仅有SPF22的防晒值。更令人震惊的是,检测机构在商品成分中发现了我国明令禁止添加的甲氧基肉桂酸异辛酯。
这场越南货源热潮的引爆点,可追溯至今年5月越南工贸部发布的《跨境电子商务白皮书》。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通过非官方渠道进入中国市场的越南商品总值同比激增278%,其中美妆、食品、小家电三大类目占比超七成。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贴着"越南应有尽有"标签的蓝牙耳机日均出货量突破5000件,商家宣称这些产品"搭载与某国际品牌同款芯片"。
"这些所谓越南货源的商品溯源信息存在明显断层。"跨境贸易研究专家张明远教授指出,他在实验室解剖的12款越南蓝牙耳机中,有9款的主板序列号与海关备案数据无法对应。某电商平台运营总监向记者透露,部分商家利用"保税仓一日游"模式,将国内生产的商品运至越南再回流入境,借此规避质量监管。
在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标榜"越南原厂"的丝绸连衣裙日均成交量突破3000件。记者随机购买的3件样品经检测,蚕丝含量均未达到吊牌标注的95%,其中一件甚至检测出禁用偶氮染料。"我们也是受害者。"商户王老板苦笑着展示手机里的订货系统,系统界面赫然显示"越南直供应有尽有"的广告语,供货方联系方式却始终处于离线状态。
这场消费狂欢正在催生新型诈骗模式。南宁警方近日破获的跨境诈骗案中,犯罪团伙通过伪造越南海关清关文件,向国内消费者销售根本不存在的"越南红木家具",涉案金额高达870万元。令人咋舌的是,该团伙的诈骗话术模板里,"应有尽有"这个关键词出现了23次,专门用来打消消费者对缺货的顾虑。
"越南货源不应成为法外之地。"中国消费者协会秘书长在采访中强调,近期将联合海关部门开展"清源行动",重点打击跨境商品虚假标识行为。某国际物流公司报关员向记者展示的最新操作指引显示,自7月1日起,所有申报为"越南原产"的进口商品必须提供由越南工商会认证的电子溯源二维码。
在珠江新城的写字楼里,从事跨境贸易法律咨询的刘律师正忙着处理十几起越南货源纠纷案。"有位客户花68万订购的越南沉香木,到货发现是普通木材浸泡香精。"他办公桌上的案件卷宗显示,近三个月涉及"越南应有尽有"宣传语的诉讼案同比增长了4.2倍。这些案件暴露出一个残酷现实:当消费者沉浸在"捡漏"快感中时,黑心商家早已布好天罗地网。
这场围绕越南货源的消费迷局,折射出跨境电商监管体系的深层漏洞。某省市场监管局的抽检数据显示,标称越南进口的预包装食品中,有34%未按规定标注添加剂信息,17%的电子商品存在能效虚标现象。业内人士透露,部分越南工厂专门开设"中国特供生产线",这些不在本地销售的产品往往采用"降级原料+简化工艺"的生产模式。
当记者试图联系越南驻华商务参赞时,对方表示正在配合两国监管部门建立商品溯源互认机制。这场由"应有尽有"口号引发的消费狂潮,或许终将在阳光监管下现出原形。但对于已经上当的消费者来说,那些标榜"越南正品"的购物链接,早已化作手机里一串无法追偿的虚拟代码。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0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