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香烟厂家一手免费代理直供超市‘互惠互利’”的招商信息在商贸领域引发热议。该模式宣称通过“零代理费、厂家直连终端”实现供应链扁平化,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案例涉嫌利用政策漏洞实施违规经营,暴露出新型烟草流通模式下的监管挑战与市场风险。

在山东济南经营社区超市的张先生(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亲身经历。2025年3月初,他通过某商务社交平台接触到自称“某省中烟工业公司战略合作伙伴”的招商团队。“对方承诺免费代理资质、无需囤货,且保证‘厂家直供超市’的香烟价格比省级烟草公司低18%。”为验证真伪,张先生先行订购了20条某畅销品牌卷烟,到货后却发现外包装印刷粗糙,扫码验证显示“该商品未纳入国家烟草专卖追溯系统”。经济南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鉴定,这批标榜“互惠互利”的货源实为非法生产的假冒注册商标商品。

这一现象并非孤例。国家烟草专卖局2025年第一季度工作报告显示,全国查处违规烟草案件同比上升31%,其中涉及“免费代理”“厂家直供”等新型模式的案件占比达47%。业内人士分析,违法分子通常采用“三步走”策略:伪造烟草专卖许可证、利用社交媒体发展代理、通过小型物流企业分散发货。“他们所谓的‘互惠互利’,实质是让零售终端承担法律风险。”北京市烟草专卖局稽查科负责人指出,今年2月破获的河北保定“2·17”案件中,犯罪团伙通过9家空壳公司发展327家超市代理,涉案金额超4200万元。

速递!香烟厂家一手免费代理直供超市“互惠互利”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部分合规企业也在探索合法框架下的渠道创新。参照中“春天便利”加盟模式的成功经验,大连烟草通过统一管理系统、区块链溯源等技术手段,实现了200余家加盟超市的数字化升级。这种经监管部门备案的“厂家-终端”直连模式,与非法“免费代理”存在本质区别——所有商品均植入NFC芯片,消费者扫码可查验从生产到配送的72项溯源信息。“真正的‘互惠互利’必须建立在合法合规基础上。”中国烟草学会流通专业委员会专家李明强调,任何绕过省级烟草批发企业的直销行为均违反《烟草专卖法》第三十五条规定。

面对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普通经营者该如何辨别真伪?烟草行业分析师王振华建议采取“三查一验”法:查验供应商的烟草专卖许可证电子备案、核查中国烟草官网公布的合作伙伴名录、比对商品外包装防伪特征。“尤其是声称‘免费代理’却要求商户承担高额保证金的,极可能是诈骗陷阱。”他特别提醒,正规烟草流通绝不会使用“货到付款”“社交平台交易”等非监管支付方式。

速递!香烟厂家一手免费代理直供超市“互惠互利”

技术手段的升级正在重塑监管格局。记者在江苏南京某智慧物流园看到,最新投入使用的AI分拣系统可自动识别香烟包裹的物理特征,即便外箱标注为“食品”“日用品”,只要内部物品符合卷烟密度参数就会触发报警。配合全国烟草物流追溯平台的实时数据共享,跨省非法运输的查处响应时间已缩短至1.8小时。这种技术赋能下的精准打击,使得2025年3月全国假烟流通量环比下降29%。

法律界人士对此现象保持高度关注。上海政法学院经济法研究中心主任陈涛指出:“新型犯罪模式往往利用《电子商务法》与《烟草专卖法》的监管间隙,需加快出台专门针对烟草电商经营的实施细则。”他建议参照中“一衣带水”案件的侦办经验,建立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对频繁变更注册地、短期内大量发展代理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

截至发稿,记者在某主流电商平台搜索“香烟免费代理”,仍能发现17条使用“香yan零加盟费”“直供超市互利”等变体关键词的违规信息。这些广告多标注“互惠互利合作方案”,实则要求商户上传营业执照、烟草经营许可证等资质文件,存在信息盗用风险。正如经济观察家周晓峰所言:“只有构建起‘企业自律+技术监管+法律震慑’的三维治理体系,才能让‘互惠互利’回归商业本质。”随着国家烟草专卖局“雷霆2025”专项行动的推进,这类披着创新外衣的灰色交易或将加速清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