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读!低价转让中华烟半包“物以稀为贵”
必读!低价转让中华烟半包“物以稀为贵”
近日,一则"中华烟半包转让"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视频中,未拆封的软中华香烟被拦腰剪断,发布者声称"物以稀为贵,仅售市价三成"。这种新型售烟模式甫一出现,立即在3.5亿烟民群体中掀起波澜,却也揭开了一条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灰色产业链。
家住杭州余杭区的王海涛(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3月28日晚,他在某短视频平台浏览到标有"物以稀为贵"标签的拆烟视频,画面中整条软中华被拆成20个独立半包,每个半包售价仅25元。"相当于整条烟500元,比烟草店便宜200多",从事物流工作的王海涛当即通过评论区联系卖家。对方以"特殊渠道货源紧张"为由,要求他分三次支付定金,却在收到680元后将其拉黑。这种"拆零销售"的新套路,让本就不透明的烟草交易市场更加鱼龙混杂。
"这本质上是通过制造稀缺性刺激消费心理。"北京某高校消费行为学教授张明远分析道,当整条香烟被拆解为零散半包,配合"最后一批""限量供应"等话术,极易触发消费者的紧迫感。记者在某二手交易平台发现,标注"物以稀为贵"的拆零香烟帖文3月新增2.3万条,较上月激增170%,其中超六成涉及中华、黄鹤楼等高端品牌。
这种乱象背后,折射出我国烟草市场的深层变革。据中国烟草总公司2025年一季度经营数据显示,中华系列卷烟批发量同比下滑18.7%,终端零售价却逆势上涨12%。"物以稀为贵的市场规律正在显现。"某省级烟草公司渠道经理透露,部分地区已开始执行"饥饿营销"策略,通过控制投放量维持品牌溢价。这种供需失衡的状态,恰好被不法分子利用制造牟利空间。
法律界人士对此保持高度警惕。"即便转让的是真烟,拆零销售也已涉嫌多重违法。"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李恩泽律师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零售户整条进货后拆包销售虽属合法,但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跨区域交易已突破许可证限定范围。更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化整为零"的销售模式,往往成为走私烟、假烟流入市场的新通道。
某电商平台风控负责人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3月新拦截的2.1万条违规烟草信息中,87%使用"物以稀为贵""限量特供"等诱导性话术,其中62%的卖家无法提供完整物流信息。这些游离在监管体系外的交易,不仅造成国家税收流失,更可能危害消费者健康。浙江省烟草质检站近期抽检显示,网络渠道购买的拆零香烟中,焦油含量超标样本占比达41%,重金属残留量最高超国标7倍。
面对日益猖獗的非法售烟,监管利剑正在出鞘。4月1日起,国家烟草专卖局启动"清网2025"专项行动,要求社交平台对涉烟内容实行"关键词+图像"双重识别。记者注意到,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中华烟拆包",已出现"该内容涉嫌违规"的警示弹窗。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部分卖家转而使用"中划烟""软双喜"等谐音词继续招揽生意。
"治理网络售烟乱象需要形成社会合力。"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副秘书长姜垣建议,平台应建立涉烟内容溯源机制,消费者则需强化法律意识。值得关注的是,随着《电子烟管理办法》修订草案进入征求意见阶段,传统卷烟的监管体系或将迎来更严苛的升级。
站在杭州武林广场烟草专卖店前,橱窗里整齐陈列的中华烟标价牌在阳光下泛着冷光。店员轻抚着玻璃柜台告诉记者:"现在每天限量供应5条,中午前就会售罄。"这种看得见的稀缺,与网络上泛滥的"拆零特供"形成鲜明对比。当"物以稀为贵"从市场规律异化为违法工具时,需要的不仅是更锋利的法律之刃,更是整个社会对健康消费理念的集体觉醒。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