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非高仿烟批发价目表“虚高标价”
提醒!非高仿烟批发价目表“虚高标价”
近日,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某烟草批发点因涉嫌虚高标价被立案调查,现场查获违规标价单367份,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该事件揭开非高仿烟流通领域新型乱象——部分经销商通过篡改批发价目表,将正品香烟价格虚抬30%-50%,形成"虚高标价"的利益链条,消费者权益保护面临新挑战。
"价目表上写着230元/条,扫码支付时却变成320元。"在杭州经营便利店的王先生(化名)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转账记录。今年3月,他通过某批发平台采购20条某品牌香烟,电子价目表显示单价为230元,实际结算时系统自动叠加"仓储管理费""物流附加费"等隐形收费。更令人困惑的是,到货香烟的外包装防伪标识可正常验证,但市场监管部门抽样检测发现,其中8条香烟的滤嘴长度比标准规格短2毫米,烟丝掺杂率超15%。
这种"虚高标价"的运作模式已形成完整套路。记者调查发现,部分批发商利用印刷技术漏洞,在纸质价目表关键位置采用可擦写墨水,实际交易时通过热敏反应修改数字。在某查获的电子台账中,"软中华"的标价栏存在三个版本:展示客户用320元/条、二级代理用280元/条、实际进货价仅245元/条。技术鉴定显示,这些价目表的二维码均链接至伪造的价格公示系统,页面数据可远程篡改。
"虚高标价与假冒伪劣形成共生关系。"参与案件侦办的经侦民警透露,查获的销售记录显示,2025年1-3月该窝点成交的1326笔交易中,标价虚高幅度超40%的占比达67%。更隐蔽的是,部分经销商将正品与高仿烟混合发货,利用消费者对正品防伪标识的信任实施双重欺诈。被查扣的"某品牌香烟"中,有23%的条盒虽然能通过官方扫码验证,但烟支实际使用河南某地生产的替代烟丝。
业内人士指出,"虚高标价"乱象的蔓延与烟草定价机制的特殊性直接相关。某省级烟草公司市场部负责人表示,现行法规允许经销商在指导价基础上浮动10%,但部分商家通过分解收费项目突破限价。记者在某电商平台发现,标注"正品保障"的店铺中,有商家将单条香烟拆分为"商品费268元+品鉴服务费82元",实际收款总额较指导价高出56%。
司法鉴定面临新难题。2025年上海某法院审理的类似案件中,被告以"服务费属于市场调节范畴"为由抗辩,最终因证据链不完整,法院仅对可证实的38%虚标金额作出判决。中国消费者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四季度全国受理的烟草类投诉中,涉及价格问题的占比从19%攀升至34%,但成功调解率不足41%。
"虚高标价正在侵蚀价格信号的真实性。"浙江大学经济学院研究团队构建的烟草价格波动模型显示,非理性溢价每增加10%,区域市场假烟流通概率相应提升8%。在查获的某经销商客户名单中,有17家宾馆长期采购虚标价香烟用于客房销售,其中12家同时存在采购高仿烟记录。
监管科技正在构筑多维防线。浙江省市场监管总局新启用的AI价格监测系统,通过比对接入的367个批发平台数据,可实时识别标价异常波动。系统试运行期间,成功预警义乌、温州等地23起虚标价格事件,平均响应时间从72小时缩短至4.8小时。更值得关注的是,区块链存证技术的应用使电子价目表修改记录可追溯性提升至98%,有效破解了"虚高标价"取证难题。
消费者权益保护需体系化推进。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建议,购买时应要求商家出具与烟草专卖局备案一致的价目表,并通过"全国统一卷烟价格公示平台"核对备案信息。对于捆绑销售服务费的情况,可依据《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主张权益。
在义乌涉事仓库,执法人员正对查封的标价单进行光谱分析。紫外线照射下,数份价目表的"建议零售价"字样逐渐显现出被化学药剂涂抹前的原始数字——这些被掩盖的真实信息,恰是揭开"虚高标价"黑幕的关键证据。随着监管利剑持续挥动,烟草流通领域的价格迷雾正被层层拨开。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03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