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以“薄利多销”为诱饵的香烟代理骗局在多地浮出水面。4月3日凌晨,广东东莞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突击查封某商贸公司仓库,现场查获印有“专供出口”字样的假冒注册商标卷烟8600余条,涉案金额超1800万元。这场打着“一手批发”旗号的非法经营案件,将“薄利多销”背后的隐秘产业链暴露在阳光之下。

独家爆料!香烟代理一手批发“薄利多销”

“他们承诺的‘薄利多销’全是谎言。”34岁的个体商户张伟(化名)向记者展示三箱未拆封的“免税香烟”。2025年2月,他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香烟代理一手批发薄利多销,月销万条不是梦”的招商广告,添加了自称“黄总”的业务经理。对方提供的电子合同中明确标注“单条批发价低于市场价40%”,仓库监控视频中堆积如山的货箱更显“薄利多销”的底气。在支付8.3万元首批货款后,张伟收到的却是滤嘴发霉、包装脱色的劣质产品,扫描烟盒防伪二维码竟跳转到境外非法网站。

这种披着商业策略外衣的骗局正在形成规模化作案。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全国查处涉烟违法案件1.7万起,较去年同期增长23%,其中超五成案件涉及“薄利多销”“厂家直营”等宣传话术。在福建厦门查获的窝点中,执法人员发现12台正在运行的自动包装机,日均产能可达5000条假冒卷烟。更值得警惕的是,某涉案企业开发了智能定价系统,可根据不同地区市场价动态调整“薄利多销”的折扣比例,最大差价幅度达55%。

所谓“薄利多销”的商业模式暗藏多重风险。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不法分子通过回收烟酒店滞销库存,混合高仿卷烟重新包装,利用“薄利多销”的价格优势实施欺诈。在浙江宁波破获的案件中,犯罪嫌疑人王某交代,其通过云控系统同时运营23个微信招商账号,以“薄利多销”为话术发展107名二级代理,要求下级经销商必须承诺“整箱出货不拆验”。某省级烟草质检机构检测报告显示,近期送检的“薄利多销”卷烟中,68%的焦油含量超标,部分样品检出禁用工业染料。

独家爆料!香烟代理一手批发“薄利多销”

“这些‘薄利多销’的承诺正在摧毁行业生态。”中国消费者协会法律事务部主任王振华指出,正规烟草流通实行全国统一定价体系,任何形式的低价批发均涉嫌违法。他特别提到,某些代理合同中将“薄利多销”解释为“厂家补贴营销”,实质是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假冒伪劣产品。在查获的某企业财务账本中,“薄利多销”项目下的资金流水显示,超六成利润用于购买网络流量推广,仅14%用于所谓“厂家让利”。

技术手段的升级让“薄利多销”骗局更具迷惑性。湖南长沙警方在某窝点缴获的物证显示,违法分子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搭建“云验厂”系统,代理商通过VR设备看到的自动化生产线,实为预先录制的三维动画。更隐蔽的是,部分平台开发了智能客服程序,能根据对话关键词自动匹配“薄利多销”的话术库,面对资质质疑时立即推送伪造的烟草专卖许可证扫描件。这种技术赋能的欺诈模式,使得单个犯罪团伙可同时维系超300名代理商。

法律界人士强调,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未取得许可证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可处违法进货总额10%以上20%以下罚款。在江苏苏州近日宣判的案例中,主犯陈某因以“薄利多销”名义发展86名下线,被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没收违法所得。市场监管总局相关负责人透露,将于二季度启动“利剑行动”,重点打击直播带货、私域社群中的违法烟草招商信息,对“薄利多销”“零风险代理”等诱导性宣传实施全网监测。

这场风暴中的行业阵痛折射出深层矛盾。在湖北武汉经营烟草专卖店的周女士告诉记者,曾有客户拿着“薄利多销”的价目表要求合作,她当场撕毁表格:“烟草流通没有捷径,真正的薄利多销只存在于合法经营。”这种坚守或许揭示了商业本质——在严格监管的领域,任何违背法律底线的“薄利多销”,终将成为吞噬诚信的致命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