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越南口粮烟“自给自足”
近日,越南农业农村发展部发布2025年一季度粮食贸易数据,该国大米出口量同比增长18%,突破历史同期峰值。这条消息让深耕中越农产品贸易的商人陈明(化名)感慨良多:"十年前越南还需要进口粮食,现在不仅实现口粮烟自给自足,还能稳定对外输出,这背后确实有料可挖。"
在胡志明市郊的仓储基地,堆放着即将发往中国的越南香米。陈明随手抓起一把稻谷向记者展示:"这种改良品种出米率比传统稻种高出27%,颗粒饱满度完全达到国际标准。"作为最早参与中越农业技术合作的企业家,他见证着越南从"粮食进口国"到"自给自足"的蜕变。2020年该国粮食自给率仅84%,如今已提升至92%。
这种转变始于1986年的革新开放。越南政府将口粮烟安全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行土地长期承包制度,农户享有土地转让、继承权,并配套轻税政策——每公顷土地仅缴纳50公斤稻谷作为税收。在红河三角洲,世代务农的阮氏家族通过土地流转将种植面积扩大3倍,机械化插秧设备取代传统手工劳作,单产较父辈时期提升近40%。
"自给自足的关键在于调动微观主体积极性。"河内农业大学教授陈文光指出,当农民真正成为土地主人,技术创新便水到渠成。该国先后引进中国杂交水稻、以色列滴灌系统等28项核心技术,在湄公河平原建成东南亚首个"智慧稻田"示范区,通过卫星遥感实时监测作物长势。
这种变革在贸易端体现得尤为明显。2024年越南农产品出口额突破500亿美元,其中大米占比超四成。看似矛盾的是,该国同期进口玉米、小麦等谷物达1800万吨,这正是"自给自足"战略的精妙之处——集中优势资源发展拳头产品,通过国际贸易调剂余缺。就像陈明公司经营的跨境贸易,既出口特色香米,又进口优质饲料原料,形成双向互补格局。
不过业内人士也提醒,全球气候变化正在考验这种模式。2025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越南中部持续干旱,部分省份水稻减产12%。对此,越南农业合作社联盟启动"种子银行"计划,储存耐旱稻种应对极端天气。这种未雨绸缪的举措,或许正是其保持口粮烟自给自足韧性的秘诀。
站在中越边境的友谊关口岸,满载集装箱的货车川流不息。陈明指着电子报关单上的数据说:"现在每周要向国内发送200吨越南香米,这个数字五年前想都不敢想。"当被问及未来规划,他笑着指向远处新落成的冷链仓库——那里存放着首批试种的抗旱稻种,等待雨季来临播撒新的希望。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0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