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软中!越代香烟软中“品质保证”
近日,一则关于“越代香烟软中涉嫌虚假宣传”的消息引发全网热议。在杭州某写字楼工作的张先生向媒体反映,其通过短视频平台购买的宣称“全网软中品质保证”的越代香烟软中,不仅口感与实体店存在明显差异,更在连续吸食后出现胸闷症状。这一事件将原本隐秘的电子烟灰色产业链推至舆论中心,也让“品质保证”四个字成为消费者集体质疑的焦点。
据张先生提供的消费记录显示,这款名为“越代香烟软中”的产品,在直播间以“传统香烟平替”“0焦油黑科技”为卖点,单日成交量突破5000单。商家反复强调的“全网软中品质保证”承诺,配合主播展示的“防伪二维码”和“检测报告”,让包括张先生在内的消费者信以为真。“扫码显示是正品,但寄过来的包装盒既没有生产批号,也没有厂家信息。”张先生向记者展示的检测报告,经市场监管部门核实为伪造文件,所谓的“品质保证”俨然成了精心设计的消费陷阱。
这种新型烟草制品引发的争议并非孤例。江苏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查获的非法电子烟案件中,标注“越代香烟软中”的产品占比达37%,其中82%存在尼古丁含量超标问题。业内人士表示,这些产品多采用“套壳生产”模式——将走私烟弹装入仿制知名品牌外壳,再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全网软中”式营销。“部分黑作坊甚至用工业丙二醇替代食用级原料,这对呼吸系统的伤害不可逆。”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在采访中透露,近三个月接诊的电子烟相关病例中,七成患者曾使用过宣称“品质保证”的非法产品。
面对愈演愈烈的市场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于7月15日启动专项整治行动。在浙江义乌查处的窝点现场,执法人员发现了标价68元的“越代香烟软中”礼盒,其成本核算显示单盒成本不足5元。这些产品通过伪造“品质保证”印章、盗用企业注册商标等方式,在微商渠道形成“产供销”闭环。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直播间巧妙利用平台漏洞,将“越代香烟”拆解为“越+袋盐”等谐音词规避审查,待消费者下单后再通过客服发送正确产品链接。
“所谓的全网软中,实则是全网追踪困难的代名词。”中国电子商会电子烟行业委员会秘书长指出,由于这类产品多采用“一件代发”模式,且收款账户与发货地分离,消费者维权时常常陷入投诉无门的困境。北京市朝阳区法院8月披露的典型案例显示,某消费者起诉“越代香烟软中”商家胜诉后,却发现被告公司注册资本仅为10元,根本不具备执行能力。
在这场“品质保证”的罗生门中,正规企业同样遭受冲击。某知名电子烟品牌市场总监透露,其公司研发的草本雾化产品,因黑作坊仿冒品充斥市场,导致上半年退货率激增300%。“这些假冒产品不仅损害企业商誉,更让整个行业的‘品质保证’承诺沦为笑谈。”该负责人出示的对比检测报告显示,正品雾化液重金属含量比矿泉水还低,而仿冒品铅含量超标46倍。
法律界人士提醒消费者,当前某些“越代香烟软中”营销已涉嫌多重违法。根据《广告法》第28条规定,虚构检测报告、伪造品质认证属于虚假宣传;而《刑法》第140条对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量刑标准,最高可处十五年有期徒刑。北京某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特别强调:“即便商家使用‘品质保证’等模糊承诺,只要产品实际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就构成欺诈行为。”
随着9月1日电子烟国标监管全面升级,这场关乎“品质保证”的行业洗牌进入关键阶段。全国统一电子烟交易管理平台数据显示,目前通过技术审评的电子烟产品仅653款,与市场上流通的数千种“越代香烟软中”形成鲜明对比。某省级烟草质检机构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他们正在研发新型防伪溯源技术,计划通过纳米级纹路印刷,让每支正规电子烟都拥有独一无二的“品质身份证”。
在这场全网关注的“品质保证”风波中,消费者权益保护与行业规范发展如何平衡?公共卫生专家建议,除了加强市场监管,更需建立电子烟产品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当“越代香烟软中”之类的灰色产品不再有生存空间,真正的“品质保证”才能从营销话术变为可验证的消费承诺。截至发稿,最初爆料的张先生已收到平台先行赔付,但那些标注着“全网软中”的仿冒产品,仍在某些隐秘的直播间继续着它们的“品质表演”。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05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