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越南烟批发联系方式“殊途同归”
消费者亲历“联系方式迷宫”
在浙江义乌经营便利店的王女士(化名)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遭遇。2024年5月,她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越南烟代发,支持一件代发”的广告,添加了标注“区域经理”的微信账号。对方发来一份包含20余种香烟的报价单,并承诺“所有联系方式殊途同归,最终由同一仓库发货”。王女士支付3000元订购10条某品牌香烟,到货后发现包装无中文标识且口感异常。“要求退货时,对方立刻拉黑微信,拨打订货电话已成空号。”王女士的经历并非孤例,江苏消费者李某某(化名)同样表示,其通过不同贴吧获取的三个联系电话,最终均被引导至同一收款账户,“所谓‘殊途同归’实为精心设计的骗局”。
“万变不离其宗”的走私链路
记者调查发现,宣称“越南烟批发”的违法者正以“殊途同归”的策略规避监管。在微信、QQ群及小众社交平台上,卖家通过“越代客服”“免税窗口”等不同身份发布广告,但所有交易最终均要求买家将货款汇入少数几个固定账户。一名化名“阿龙”的边境物流从业者透露,走私团伙会定期更换联系微信号码和接货地址,“但资金流向和仓库位置始终不变,这就是他们说的‘万变不离其宗’”。
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联系方式披着“合法外衣”。某跨境电商平台上的“东南亚特产店”页面,公然标注“咨询香烟请私聊客服”,而私信后收到的订货链接实为第三方支付平台收款码。业内人士表示,这种“殊途同归”的操作模式,使得违法交易分散在多个平台,但最终流向同一走私网络,“即便某个渠道被封,其他入口仍能维持业务运转”。
监管升级直指“资金归集点”
面对“越南烟批发联系方式‘殊途同归’”的新挑战,执法部门正调整打击策略。2024年6月,云南西双版纳海关联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特大走私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2名。该团伙通过37个微信账号、15个支付宝账户轮换收款,但资金最终汇入同一境外账户,涉案金额超1200万元。“无论联系方式如何变化,资金归集点就是突破口。”办案民警向记者透露,现已冻结相关账户并溯源至越南某地下钱庄。
法律专家指出,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且涉案金额超5万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而组织者利用“殊途同归”模式分散交易的行为,可能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最高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违法者以为多渠道分流能降低风险,实则资金链仍是致命弱点。”北京某律师事务所刑事辩护律师分析称。
健康隐患与平台责任之争
在“殊途同归”的走私链条中,消费者健康权益更遭严重侵害。广东省疾控中心2024年6月抽检显示,市面上流通的走私越南香烟中,62%的焦油含量超国标50%,且含有未申报的丁香醛、亚硝胺等致癌物。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坦言:“近期接诊的3名年轻肺结节患者,均有长期吸食走私烟史。”
对此,社交平台监管成为舆论焦点。微信安全团队回应称,2024年已通过语义识别模型拦截含“越南烟”“厂家直连”等关键词的私信超85万条,但部分违法者采用谐音字、图片二维码等方式绕开审查。当被问及“为何联系方式总能‘殊途同归’”时,某互联网公司风控负责人坦言:“平台算法更侧重内容审核,对跨平台资金流向的追踪存在技术瓶颈。”
消费者如何识别“终极陷阱”?
随着走私活动日益隐蔽,多地消协发布警示,提醒公众勿轻信“殊途同归”的所谓便捷渠道。正规烟草制品外包装必须印有中文警示语与“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专卖”字样,且可通过“中国烟草市场”官网查验防伪码。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强调:“任何绕过专卖体系的‘直连’交易均属违法,消费者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实测发现,此前活跃的多个“越南烟批发”联系方式已被封禁,但仍有新账号以“东南亚特产代购”“边境贸易直通车”为名出现。这场违法者与监管者之间的博弈,恰恰印证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治理逻辑。正如某海关缉私局负责人所言:“任其‘殊途同归’,我自釜底抽薪——切断资金与物流,灰色产业链必将不攻自破。”
(本文基于执法部门通报、消费者访谈及公开资料撰写,未涉及具体涉案人员隐私信息,符合新闻客观性原则。)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0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