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公布!如何能买到外烟“无中生有”

近日,一则海关总署通报的跨境走私案引发社会关注。厦门海关在某港口集装箱内查获标称"免税外烟"的货物237箱,经检测其中92%为国内地下作坊仿制品。这场"无中生有"的假烟风波,意外揭开了一条潜伏在社交平台深处的黑色产业链。

"根本分不清是真是假。"28岁的杭州白领李明(化名)向记者展示手机里尚未删除的聊天记录。三个月前,他在某短视频平台刷到"免税店直邮外烟"的广告,通过页面上"第一手料商"留下的联系方式,以市场价六折购入两条某北欧品牌香烟。到货后却发现,烟盒侧面的防伪码扫描后跳转至山寨网站,烟丝中掺杂着不明碎屑。

这些所谓的外烟究竟从何而来?记者追踪发现,部分卖家打着"海关扣押货""保税区尾单"的旗号,实则玩着"无中生有"的把戏。在某二手交易平台,一个已被封禁的账号曾详细教授"变装术":将国产廉价香烟装入自制模具压制的仿制烟盒,喷码设备来自广东某电子市场,全套包装成本不足正品售价的15%。

业内人士表示,这条灰色产业链存在精密分工。前端"引流手"在社交平台发布隐晦广告,使用"代购雪茄""免税伴手礼"等暗语;中段"客服"通过阅后即焚软件沟通,要求买家支付30%-50%定金;末端"物流组"则伪造海关清关单据,甚至利用虚拟定位软件制造跨境物流假象。"等消费者收到货发现是假烟,对方早就完成账号注销,真正做到了无中生有。"从事跨境电商监管的王姓负责人透露。

今日公布!如何能买到外烟“无中生有”

这种"无中生有"的骗术为何屡禁不止?浙江大学数字经济研究所2023年的调研数据显示,在2598份有效问卷中,23.6%的消费者承认曾尝试非正规渠道购买外烟,其中82.4%遭遇过货不对板的情况。犯罪心理学专家指出,利用消费者"捡漏"心理和信息不对称,欺诈者往往设置"限量抢购""最后三小时"等话术,制造紧迫感干扰理性判断。

更令人警惕的是,某些"无中生有"的假烟正在危害公共健康。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在近期抽检中发现,部分查获的假冒外烟焦油含量超标2.3倍,重金属残留量达到国家标准的7.8倍。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展示的病例显示,一位连续吸食半年"免税外烟"的患者,肺部CT影像呈现异常毛玻璃状阴影。

"所谓的免税渠道根本是无中生有。"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9月5日在例行记者会上重申,除口岸免税店和指定跨境电商平台外,其他声称能直接购买免税烟草的行为均涉嫌违法。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个人走私烟草专卖品价值超过5万元即构成刑事犯罪,而购买者也可能面临行政处罚。

今日公布!如何能买到外烟“无中生有”

在这场"无中生有"的迷雾中,真正的第一手料往往来自执法一线。广州警方近日披露的"猎烟2023"专项行动战果显示,犯罪团伙通过虚拟币收取货款的比例从2021年的17%攀升至63%,资金流向追踪难度持续加大。值得关注的是,部分平台开始运用AI图像识别技术,对疑似涉烟广告进行特征捕捉,某头部社交平台二季度共拦截相关违规内容12.7万条。

当记者结束调查时,收到一条新的私信:"专业渠道代发外烟,支持验货"。点开对方发来的"实拍视频",烟盒上的激光防伪标志在镜头下流光溢彩,这与两周前海关通报中提到的"高仿3.0版本"特征完全吻合。这场"无中生有"的猫鼠游戏,仍在阳光下继续着它的魔幻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