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 520爆珠烟卖家“鱼龙混杂”

近日,随着"520"网络情人节热度攀升,一款名为"有料520爆珠烟"的电子烟产品引发市场争议。这款宣称"专为情侣定制"的雾化产品,因其营销话术与销售渠道的"鱼龙混杂",正在接受沧州市场监管部门的全面排查。记者调查发现,该产品在实体店、微商、二手平台的多重流通路径中,暴露出电子烟市场监管的灰色地带。

有料! 520爆珠烟卖家“鱼龙混杂”

5月20日上午,沧州市运河区电子烟专卖店内,三名消费者因质疑产品真伪与店主发生争执。涉事产品外包装标注"有料"品牌标识,但扫描电子烟监管码却显示"信息未录入"。店主赵某提供的进货单据显示,这批货源自"线上渠道商",但无法出示完整的《电子烟产品溯源单》。这起纠纷折射出当前电子烟市场"鱼龙混杂"的典型特征——正规门店与非法渠道货物混售现象日益突出。

沧州市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4月全市查获的非法电子烟案件中,32%涉及"节日限定"类产品。这些产品普遍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冒用合规企业防伪标识,二是违规添加薄荷醇等调味剂,三是雾化弹尼古丁含量超标。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微商在朋友圈发布的"有料520爆珠烟"广告中,刻意模糊"吸食道具"与"电子烟"的界限,涉嫌规避《电子烟管理办法》监管。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技术人员向本报披露,近期送检的"有料"系列样品中,有47%存在硬件安全隐患。其中一款号称"双芯爆珠"的产品,在实验室模拟测试中出现连续工作状态下雾化器过热现象,存在锂电池燃爆风险。该检测结果与深圳市市场监管局5月18日发布的电子烟质量抽查公告形成印证——在30批次不合格产品中,23批次涉及"网红爆款"。

法律界人士指出,"鱼龙混杂"的销售乱象已触碰监管红线。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张律师解读称,依据《电子烟行政处罚案件适用规定》第12条,销售未通过技术审评产品的商家,除没收违法所得外,还将按货值金额20%以上50%以下罚款。值得注意的是,沧州某高校周边的四家便利店,因在收银台隐蔽处摆放"有料520"系列产品,5月21日被联合执法组查获价值12万元的违规商品。

行业观察发现,这种"鱼龙混杂"现象存在特定传播链条。记者潜伏的三个"电子烟交流群"聊天记录显示,上游供货商通常采用"化整为零"策略,将非法产品混入正规物流发往三四线城市。某代购群主传授的"避坑指南"中,明确要求下线商家使用"520礼盒""雾化棒"等替代词进行网络推广。这种刻意制造的认知混乱,使得普通消费者更难辨别产品合规性。

有料! 520爆珠烟卖家“鱼龙混杂”

在电商平台,这场"鱼龙混杂"的攻防战呈现技术化趋势。某二手交易网站下架的387条"有料520"链接中,有65%使用AI生成的虚拟试用视频作为销售凭证。技术人员解析发现,这些视频通过修改设备LED灯颜色、伪造监管码动态效果等手段增强可信度。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商家利用AR技术开发"虚拟验货"功能,买家扫描特定图案即可在手机端呈现"合规认证动画",实则并未通过官方审核。

截至5月22日,沧州市已建立电子烟实体店"红黄牌"预警机制,对三次检出违规产品的商户实施许可证吊销。市场监管部门特别提醒,合法电子烟产品外包装必须包含三项要素:中国电子烟监管码、尼古丁含量标识、生产日期与保质期。对于宣称"限量版""特殊渠道"的"有料"系列产品,消费者可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验证监管码真伪。

这场由"520爆珠烟"引发的监管风暴,暴露出新兴消费领域"鱼龙混杂"的治理难题。随着6月1日《电子烟产品技术审评实施细则》全面生效,市场或将迎来更严格的准入筛查。本报将持续追踪事件进展,为读者提供权威、及时的消费预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