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免税烟购买微信“方便快捷”
要闻!免税烟购买微信“方便快捷”
近日,一则"添加微信即享免税烟直邮到家"的广告在朋友圈悄然传播,宣称"海关特殊通道""无需出入境记录",引发消费者热议。记者调查发现,这类号称免税烟购买微信"方便快捷"的服务背后,暗藏走私、售假、资金诈骗等多重风险。国家烟草专卖局7月25日通报称,今年二季度全国查处微信端非法售烟案件同比激增68%,涉案金额超2.3亿元。
在广东佛山,市民张先生(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6月中旬,他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免税烟购买微信方便快捷"的推广信息,添加名为"中免直通车"的微信号后,对方发来盖有海关印章的电子版《免税商品认购书》,承诺"48小时直达,假一赔十"。张先生支付3980元订购10条某品牌香烟,收到的却是印着错版商标的劣质产品。"要求退货时,对方先是发来伪造的12315投诉处理截图,后来直接拉黑了我的微信。"张先生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该账号已更名为"免税烟全球购",原交易信息全部清空。
这种"打一枪换一个阵地"的运营模式,正在微信生态中快速蔓延。记者从浙江省网信办获取的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监测到含"免税烟""微信代购"关键词的违规账号12.4万个,其中83%使用"企业微信认证+个人收付款"的组合套路。在江苏南京查处的"5·12"特大案件中,犯罪团伙利用30个企业微信账号,通过朋友圈精准投放不同版本话术:向新用户推送"海关扣押特价清仓",向老客户则发送"免税仓直发专属通道",实际发货地均为安徽某县城仓库。
"所谓免税烟购买微信'方便快捷',本质是新型网络走私。"北京某海关缉私局工作人员透露,近期截获的违规包裹呈现三大特征:使用防辐射锡箔纸逃避X光检查、物流面单标注"电子配件"、内置GPS定位器实时追踪包裹动向。在7月18日广州白云机场查获的案例中,犯罪嫌疑人在微信对话中使用"水果件""特殊伴手礼"等暗语,将672条香烟分装进24个芒果包装箱企图蒙混过关。
法律界人士对此现象高度警惕。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烟草合规专委会主任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四十二条,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即可追究刑事责任。记者在裁判文书网查询发现,2023年已有19起微信售烟案件被告人被判处三年以上有期徒刑,其中浙江台州某案主犯因通过200个微信账号销售假冒免税烟,涉案金额达870万元,最终获刑七年。
面对监管压力,非法销售者开始采用更隐蔽的技术手段。某网络安全公司监测发现,部分团伙使用"微信云控系统",自动创建虚拟聊天记录应对警方调查,利用区块链技术生成可验证的虚假清关证明。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平台引入"担保交易"模式,要求买家先将货款打入第三方账户,待确认收货后再转至卖家,这种看似"方便快捷"的设计,实则规避了微信支付的风控系统。
在行业规范层面,中国烟草总公司正加速推进"数字专卖"体系建设。记者在海南自贸港免税仓看到,每件正规免税烟都带有三重防伪标识:紫外线照射可见的海关验讫章、可刮开的16位验证码、以及植入NFC芯片的物流溯源信息。中国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专家表示,消费者通过"中国烟草政务"微信公众号扫描二维码,可即时查验商品流通轨迹,而那些宣称"免税烟购买微信方便快捷"的非法渠道,根本无法提供完整数据链。
消费者的认知误区加剧了市场乱象。上海市消保委7月20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43%的受访者认为"微信好友转发的免税烟信息更可信",28%的用户遭遇诈骗后选择"自认倒霉"。业内人士表示,这种心理恰好被犯罪分子利用——他们往往伪造"海关工作人员"企业微信认证,在朋友圈定期发布保税区仓库实拍视频,甚至利用AI换脸技术制作"免税店现场采购"直播。
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微信端非法售烟活动呈现抬头趋势。广州市公安局近日破获的案例显示,某犯罪团伙在微信群开展"节前特惠闪购",宣称"海关销毁品三折处理",实际通过改装电动玩具包装盒运输香烟。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所谓"方便快捷"的交易存在多重风险:消费者可能因购买走私物品面临行政处罚,若涉及假冒伪劣产品则难以追责,更严重的是支付账户存在信息泄露隐患。
国家烟草专卖局相关负责人提醒,根据现行法规,免税烟草制品仅限特定口岸免税店向已过关旅客销售,且每人单次限购香烟400支(两条)。那些声称"免税烟购买微信方便快捷"的渠道,均属违法经营。消费者若发现相关线索,可通过"中国烟草专卖"政务微信进行举报。截至7月26日,全国已累计封禁涉烟违规微信账号24.7万个,下架诱导性链接13.4万条,但这场藏在"方便快捷"面具下的猫鼠游戏,仍在持续升级。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