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免税口粮货到付款“安全便捷”
劲爆!免税口粮货到付款“安全便捷”
近日,一款打着"免税口粮货到付款安全便捷"旗号的销售模式在社交平台快速发酵,宣称"海关监管仓直发""无需预缴关税"的广告铺天盖地。这种看似"安全便捷"的交易方式背后,却暗藏重重风险。记者追踪调查发现,所谓"免税口粮"不仅存在严重质量问题,更牵扯出跨境走私、网络诈骗等黑色产业链。
在杭州某互联网公司任职的张某(化名)向记者讲述了其遭遇。5月20日,他在某直播平台看到"保税区直营免税口粮,货到付款零风险"的推广,主播展示的某品牌压缩饼干价格仅为市面同款35%。"对方出示了加盖海关公章的电子清关单,还承诺先验货再付款",张某回忆道。在填写个人信息后,他收到显示"已从综合保税区出库"的物流信息。
这场"安全便捷"的交易在48小时后急转直下。快递员送来的包裹外包装印着"精密仪器",开箱后发现所谓"免税口粮"竟是三无产品:压缩饼干包装既无生产日期,也未标注营养成分表,部分饼干已出现霉变。当张某拒收包裹时,快递员却表示"到付运费已由寄方代收",并出示其签字的电子运单截图。"所谓的‘安全便捷’完全是个陷阱,个人信息还被倒卖给贷款公司",张某懊悔地说。某投诉平台数据显示,今年1-5月类似报案达4700余起,涉案金额超8600万元。
"这是新型跨境电诈与走私行为的混合变种",某跨境电商安全专家指出。犯罪分子通过伪造"海关监管仓"定位、PS制作虚假清关文件,利用消费者对"货到付款"模式的信任实施诈骗。更隐蔽的是,部分包裹确实从保税区发出,但实为"一单多报"的走私货——某次海关查验中,发现同一批次申报为"样品"的包裹,实际分装销售给200余名消费者。
这场"安全便捷"的狂欢背后,暴露出监管盲区。记者暗访某"免税口粮"供货商获悉,其通过跨境电商个人额度拆分,将本应限购的食品化整为零。在某次专项行动中,执法人员查获的账本显示,犯罪团伙利用1327个身份证信息,将价值230万元的军用罐头拆分为8600个"个人自用"包裹进行销售。这种"蚂蚁搬家"式的走私,让"安全便捷"的承诺沦为黑色产业链的遮羞布。
值得关注的是,物流环节成为"安全便捷"骗局的关键突破口。某快递公司内部人员透露,部分网点与走私团伙勾结,使用"阴阳面单"逃避监管:系统显示发件地为保税区,实际货物却从城中村仓库发出。更触目惊心的是,某次突击检查中发现,号称"海关监管运输"的包裹,竟与普通快递混装运输,全程无任何温控措施。
面对乱象,监管部门正构筑立体防线。6月1日起施行的《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清单(2025版)》,将压缩饼干、军用罐头等38类食品移出免税范围。海关总署同步升级"跨境溯源系统",要求所有保税仓出库商品加贴防伪芯片。某试点海关数据显示,新规实施首周,异常订单拦截率提升至92%,"安全便捷"的灰色操作空间被大幅压缩。
"消费者认知偏差助长了犯罪气焰",某反诈中心民警提醒。正规的跨境购物需在"海关跨境电子商务年度个人额度查询"系统可查,且单笔交易限值5000元。那些宣称"不限量免税""闪电到付"的渠道,本质都是游走法律边缘的非法交易。在某次查获的走私案中,号称"德国原装"的压缩饼干,实际产自地下作坊,菌落总数超标170倍。
这场围绕"安全便捷"的博弈,折射出新型经济犯罪的升级趋势。随着《网络交易监督管理办法》修订版即将实施,业内人士透露监管重点将转向"物流、支付、信息"三流合一的穿透式监管。当区块链溯源技术与联合惩戒机制形成合力,真正的"安全便捷"购物体验或将不再是个伪命题。正如某法学专家所言:"铲除灰色产业滋生的土壤,才能让阳光照进跨境消费的每个环节。"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