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料!免税店香烟厂家批发一手货源“互通有无”
近日,一则"某免税供应链企业疑似向非授权渠道出货"的消息震动行业。在深圳从事跨境电商的林先生(化名)出示的微信群聊天记录显示,有自称"免税香烟厂家直供"的经销商宣称"亚洲五国免税仓互通有无",声称可提供爱喜、大卫杜夫等品牌的"未拆封免税原箱",其报价比正规进口商低40%,这套说辞让从事合规贸易多年的他深感震惊。
记者暗访发现,在某跨境贸易展会现场,标有"一手货源、互通有无"的招商广告随处可见。一家展商提供的样品箱上,"仅供离境旅客"的免税标识被透明胶带覆盖,撕开后可见马来文与中文双语标签。"这是专供马来西亚免税店的版本,现在系统和物流都打通了。"销售代表直言不讳。这种"互通有无"的操作模式,已形成从生产到终端的灰色链条。
更令人担忧的是,个别平台开始使用技术手段规避监管。记者实测某跨境B2B网站发现,当IP地址定位在自贸区时,会弹出"海关备案商品库";切换至普通区域则显示"厂家直销仓库直发"。通过这种"智能切换",同一批卷烟既可显示为保税仓货物,又可伪装成一般贸易商品流通。业内人士指出:"这种‘双面系统’相当于在监管部门眼皮底下玩障眼法。"
"最初看到‘厂家直连、互通有无‘的宣传图还以为捡到宝。"杭州某烟酒行老板陈女士(化名)向记者坦言,她曾通过中间商购入20箱"免税版"七星香烟,到货后发现防伪码存在明显漏洞。更蹊跷的是,这批货品物流信息显示从广西某保税仓库发出,但海关系统的对应单号却查无此单。"说是‘一手货源’,实际收到的却是拼箱货。"
海关总署2023年查处记录显示,在跨境烟草专项整治中,约有23%的案件涉及擅改免税品用途。某不愿具名的缉私民警透露:"违规者常利用不同关区监管标准差异实施窜货,比如将海南离岛免税品转运至内陆销售。"这些"互通有无"的非法操作,每年导致国家税收流失预估超7亿元。
法律专家李振涛结合《烟草专卖法》分析称:"即便是免税厂商,也必须通过中烟系统进行统一调配。"记者在财政部官网查阅到的最新文件明确规定,跨境电商不得经营烟草制品。这意味着,那些标榜"免税仓直发"的平台,实际上正在踩着法律红线"跳舞"。
令人意外的是,部分交易已转向更隐秘的社交渠道。在某短视频平台,记者搜索"免税供应链"关键词后,算法自动推荐了多个标注"厂家资源互通有无"的账号。点开其中一个直播画面,主播手持印有"专供DFS"字样的烟盒,却始终避免将镜头对准商品条码。"要‘一手货源’的老板私聊,支持一件代发。"这种擦边球式营销,引来了15万次围观。
目前已有地区打响监管升级战。珠海横琴自贸区近期上线"免税商品区块链溯源系统",每件商品需绑定出入境人员身份信息。试点两个月来,违法交易举报量下降61%。"过去那种把免税仓当‘共享仓库’的做法行不通了。"系统开发工程师解释称,新技术能精确锁定"货流异常窜动"。
这场围绕"互通有无"的攻防战正在改变行业生态。一家曾是违规重灾区的供应链企业,最近将官网"厂家直通"板块改为"境外旅客代购服务",每位用户需上传最近6个月的出入境证明。其负责人坦言:"合规成本虽然增加30%,但总比被列为失信企业强。"
在中国电子商会召开的行业研讨会上,多位参会社科院学者强调:"不能将‘一带一路’政策倡导的贸易便利化,曲解为违规窜货的借口。"随着《跨境电商进出口退运商品税收政策》等新规酝酿出台,那些打着"互通有无"旗号进行非法批发的玩家,或将迎来最严监管寒冬。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