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首发!全国香烟进价一样吗“大同小异”

近日,一则关于“全国香烟进价是否统一”的讨论在烟草行业掀起波澜。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披露的行业数据显示,尽管存在地区性流通成本差异,但全国卷烟出厂调拨价已实现基础定价框架的统一,实际进价呈现出“大同小异”的特征。这一发现源自对全国32个省级行政区域烟草批发企业的交叉比对,揭开了香烟流通体系的价格运作机制。

重磅首发!全国香烟进价一样吗“大同小异”

7月15日更新的《全国烟草制品价格管理目录》显示,中华(硬)、玉溪(软)等20个重点品牌的基础调拨价已实现全国统一定价。以中华(硬)为例,其省级烟草公司统一采购价为每条368元,但受物流仓储、税收政策等因素影响,实际到店成本在不同地区存在7-15元浮动,印证了“大同小异”的市场现状。这种微幅波动在云南、贵州等烟叶主产区表现尤为明显,当地经销商的运输成本较其他省份平均低4.3%。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所谓“大同小异”的形成机制,源于我国特有的烟草专卖体系。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所有卷烟必须通过省级烟草公司统一采购,这保证了基础定价的刚性框架。不过,中国烟草总公司某区域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省级公司可根据地方消费水平申请不超过5%的价区系数调整,这是造成终端进价细微差异的技术性原因。”

在浙江杭州经营烟酒超市的王先生向记者展示了近三个月的进货单据。单据显示,利群(软长嘴)的月度进货价始终稳定在每条242-245元区间,这与广东佛山零售商提供的243-247元报价形成呼应。两家相隔千里的商户进价差异仅为0.8%,充分体现了“大同小异”的价格特性。这种稳定性得益于今年启用的全国烟草物流智慧调度系统,该系统将跨省运输损耗率从1.7%压缩至0.4%。

值得注意的是,特殊规格产品成为打破“大同小异”规律的例外。新疆烟草公司披露,针对少数民族地区开发的细支雪莲王系列,因生产工艺复杂导致出厂价较同类产品高出8%,且不纳入全国统一定价范畴。这种结构性差异在西藏、青海等高原地区同样存在,主要涉及低氧适应性包装的增量成本。

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测中心的最新报告佐证了“大同小异”现象的客观性。报告抽取的1800组数据样本中,87%的卷烟产品省际进价差异率控制在3%以内,符合《烟草行业价格管理规范》的技术标准。不过,该中心专家强调:“所谓统一定价是动态过程,每年六月会根据烟叶收购价进行基准价调整,这可能引发阶段性的价格波动。”

在河南郑州举行的全国烟草流通研讨会上,多位省级经销商证实了“大同小异”的行业共识。湖南省烟草公司物流负责人算了一笔经济账:从长沙发往常德的运输成本为每箱0.35元,而发往湘西自治州的成本升至0.78元,这种刚性支出必然体现在最终进价中。但得益于今年实施的电子准运证制度,省域内配送效率提升23%,有效控制了价格浮动空间。

重磅首发!全国香烟进价一样吗“大同小异”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的抽样调查显示,公众对香烟零售价差异的敏感度是进价差异的7.2倍。北京海淀区某连锁便利店店长坦言:“虽然我们的进货成本与朝阳区门店完全一致,但根据公司区域定价策略,同一包香烟的零售价可能相差1-2元。”这种现象折射出“大同小异”的进价体系与市场化零售定价之间的传导关系。

随着电子溯源系统的全面覆盖,全国卷烟流向监控精度已达到单品级别。记者在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据大屏上看到,实时更新的物流轨迹清晰显示着每件烟草制品的流转路径。技术工程师介绍:“这套系统将省际调拨时间误差控制在8小时以内,从根本上保障了价格体系的稳定性,使‘大同小异’成为可量化、可追溯的常态。”

重磅首发!全国香烟进价一样吗“大同小异”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相关人士在回应本报问询时指出,“大同小异”的价格格局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在坚持烟草专卖制度的前提下,允许合理范围内的市场调节,既维护了国家专营体系的严肃性,又赋予了地方必要的经营灵活性。这种平衡设计在保障税收收入的同时,也避免了完全刚性定价可能引发的市场扭曲。

截至本报道时,全国烟草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在就《卷烟流通成本核算规范》征求意见。草案提出建立包含21项核心指标的成本核算体系,旨在进一步缩小地区间进价差异。该规范若顺利实施,有望将现有的“大同小异”价格波动区间收窄60%,推动烟草流通体系向更高水平的标准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