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福建云霄香烟货源微信“以讹传讹”

近日,一个通过微信渠道散布的"福建云霄香烟货源"信息链引发舆论震动。据国家烟草专卖局9月5日通报,不法分子伪造电子授权书在35个微信群传播,其"以讹传讹"的营销模式已形成跨省假烟销售网络,涉案金额超8600万元。这种新型社交电商犯罪手段,正在挑战传统烟草监管体系。

独家!福建云霄香烟货源微信“以讹传讹”

9月6日,厦门消费者陈先生向记者展示其遭遇。他在名为"云霄烟厂直营"的微信小程序支付2880元购买"特供礼盒",收到的却是用透明塑料袋包装的散装烟支。"对方提供的电子质检报告显示通过ISO认证,但扫码验证发现是盗用漳州某食品厂的过期证书。"福建省烟草质检站检测报告显示,这批号称"陈年烟丝"的产品,实际掺杂了40%的玉米须和纸浆纤维。

这种"以讹传讹"的犯罪模式暗藏技术黑箱。云霄县网信办9月7日披露,犯罪团伙利用深度伪造技术生成云霄卷烟厂负责人的认证视频,在视频号、朋友圈进行病毒式传播。其开发的微信机器人能自动抓取入群用户信息,针对不同地区消费者推送定制化话术文档,仅8月份就创建了127个500人规模的"烟草交流群"。

"所谓厂家直供根本是子虚乌有。"中国烟草学会专家指出,稽查人员在广东肇庆查获的制假窝点发现,犯罪份子将湖南、贵州产的廉价香烟重新包装,通过篡改物流信息伪造成"云霄产地"。更令人担忧的是,其开发的"防伪查询"微信小程序,竟能通过简单技术手段接入正品验证系统,形成"以假乱真"的闭环诈骗。

值得关注的是,该犯罪网络深谙社交传播规律。江苏警方9月8日截获的电子证据显示,核心成员要求下线每天在朋友圈发布3条"工厂实拍视频",并设置"转发满20人享8折"的裂变营销机制。这种"以讹传讹"的扩散方式,使得某条虚假授权文件在48小时内获得27万次微信传播。

面对新型社交电商犯罪,公安部9月9日升级"净网2024"专项行动侦查模块。新规要求微信平台对涉及"特供""专供"的社群实施AI语义监控,实时阻断包含烟草交易关键词的群聊创建。福建省则推出"云烟鉴真"政务号,消费者上传微信聊天记录即可触发区块链存证,该功能上线三天便截获43起交易预警。

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微信聊天记录中的商品承诺具有法律效力。北京市律协披露的典型案例显示,某消费者保存完整的微信交易对话,最终成功向腾讯公司调取收款方实名信息,并通过民事诉讼追回损失。

截至9月10日,全国12315平台共收到相关微信渠道投诉223起,涉及19个省份。这场由"以讹传讹"引发的信任危机,既暴露社交电商监管的技术短板,也警示着新型网络诈骗的升级趋势。随着公安部网安局专项督办组进驻福建,这个寄生在微信生态的灰色产业,终将在技术围剿中现出原形。

独家!福建云霄香烟货源微信“以讹传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