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广西免税正品香烟“货真价实”
近日,广西防城港与福建云霄两地联合破获的特大跨境制售假烟案,撕开了所谓“货真价实”免税香烟的伪装面纱。记者调查发现,犯罪团伙利用两地地理特性构建产销闭环,通过微信渠道将假冒中华香烟包装成“厂家直销一应俱全”的免税正品,其产业链专业化程度令人震惊。
在深圳经营烟酒店的周女士(化名)向记者提供关键线索:今年5月,她通过微信群添加了名为“云霄烟草直供”的账号。对方宣称“广西免税仓直发正品,中华香烟厂家直销一应俱全”,提供的检验报告显示产品符合欧盟CE标准。“一条硬中华报价只要320元,说是福建云霄原厂生产线下来的免税品。”周女士转账6.4万元订购的200条香烟,到货后却发现烟盒侧面的激光防伪标在紫光灯下无法显现暗纹,部分烟支滤嘴存在肉眼可见的纤维毛刺。
这种宣称“货真价实”的骗局背后,是横跨两省的精密分工。广西警方6月查获的防城港某物流园内,伪装成茶叶箱的4300条假冒中华香烟中,有82%标注着“广西免税专供”字样。技术人员拆解发现,烟丝竟混合了福建云霄产的劣质烟叶与越南边境收购的次等原料。更令人咋舌的是,犯罪团伙配备专业设备仿制免税标签——查获的激光打码机能在0.3秒内完成与正品相似的动态温变效果,普通消费者根本难以辨识。
“所谓厂家直销一应俱全,实则是制假售假一条龙服务。”福建烟草质检中心工程师透露,云霄某地下作坊查获的生产线,竟能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区域特供版”:发往东北的香烟添加更多香精模拟醇厚感,销往华南的则降低焦油含量标称“柔和型”。这些产品通过广西边境物流公司获取虚假报关单,摇身变成“免税正品”,其包装仿真度连行业专家都需借助专业仪器才能辨别。
跨境协作的犯罪网络让打击难度倍增。7月12日,广西海关在友谊关截获的17吨“塑料颗粒”货物中,夹藏着2.1万条假冒中华香烟。这些货物始发自福建云霄某工业园,报关单显示目的地为越南,实际计划在中途港口偷转运回国内市场。涉案人员交代,他们通过微信接单系统实现“产供销一应俱全”,客户下单后72小时内就能完成“云霄生产-广西贴标-全国配送”的全流程。
消费者面临的不仅是财产损失。周女士将样品送检后发现,烟气中苯并芘含量超标4.7倍,且检测出正品中不应存在的工业甘油成分。“他们敢承诺货真价实,就是吃准消费者不会花几千元去做专业检测。”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数据显示,2023年送检的所谓“免税正品”中,重金属超标比例达61%,其中38%样品检出致癌物亚硝胺。
执法技术的升级正在撕破犯罪分子的伪装。广西海关8月启用的“分子标记溯源系统”,能通过烟丝中的微量元素锁定生产批次。在最近查获的案件中,正是该系统发现号称“广西免税正品”的香烟,其烟叶实际来自福建云霄某废弃矿区的非法种植点。这些受重金属污染的烟叶经过漂白处理后,被包装成“货真价实”的高端产品流向市场。
微信生态的隐蔽性加剧了监管困境。记者潜伏的3个“厂家直销”群组内,交易全程使用暗语沟通:“广西水果”代指免税香烟,“云霄特产”表示中华香烟。群文件中的价目表详细得“一应俱全”,从1951年复刻版到2024年新春限定款应有尽有,甚至提供定制悼念版包装服务。网络安全专家指出,这些群组采用“僵尸号-中转号-客服号”三级隔离架构,核心成员信息始终“不得而知”。
针对愈演愈烈的乱象,公安部已部署“云端2024”专项行动。8月25日,福建警方在云霄捣毁的制假窝点中,查获可月产30万条香烟的全自动生产线,现场账簿显示其“广西免税正品”销量已触达19个省区市。但治理仍面临现实挑战——涉案微信账号封禁后,犯罪团伙48小时内就能重建新的交易群,防伪技术更新速度更是快于监管部门鉴别手段的迭代。
对于消费者而言,识别真伪需把握关键细节:正品中华香烟的烟盒底部钢印深浅均匀,而假冒产品多为激光刻印;免税商品必须附带可验证的电子追溯码,且仅限口岸免税店内销售。业内人士提醒,那些宣称“厂家直销一应俱全”“货真价实”的微信卖家,往往同时提供茅台、奢侈品等高价商品代购,这种跨品类经营模式本身就是重大风险信号。
本案暴露的灰色产业链生存逻辑发人深省。当记者以批发商身份咨询某“直销代理”时,对方竟建议:“你要真想要货真价实,我们可以提供空白包装,你自己灌装烟丝。”这种将违法拆解为“半成品加工”的狡辩,折射出打假治乱进入深水区后的新挑战。或许正如办案民警所言:“当暴利超过300%时,犯罪分子的‘创新’能力总会超出社会预期。”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