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广西免税烟是真烟吗“不得而知”
必看!广西免税烟是真烟吗“不得而知”
近日,广西边境消费市场掀起一场"不得而知"的信任危机。5月18日凌晨,南宁吴圩国际机场免税店售出的一批"东南亚免税香烟",因多位消费者投诉口感异常,引发关于"广西免税烟是真烟吗"的全民追问。这场"不得而知"的罗生门背后,折射出跨境商品监管的灰色地带。
在防城港市港口区,从事边贸生意的赵先生(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他花费680元购买的"越南免税中华"。烟盒激光防伪标识在紫光灯下显现出模糊的凤凰图案,与他在上海免税店购买的同类产品存在明显差异。"客服说这是'东盟特供版',可到底是不是真烟,到现在还不得而知。"赵先生的困惑在钦州保税港区得到放大——5月15日该区查获的230条"免税七星"中,38%的烟支滤嘴存在肉眼可见的纤维丝外露。
记者暗访发现,这种"不得而知"的消费困境源于特殊的流通体系。在东兴口岸某物流仓库,成箱的"免税香烟"外包装标注着"跨境电商零售商品",但扫描溯源码却跳转至已失效的验证页面。更令人不安的是,5月20日南宁市市场监管局抽检的12批次免税烟中,7批次焦油含量与标注值偏差超过36%。“这些数据差异是否在工艺允许范围内,目前仍不得而知。”检测中心负责人面对记者追问时坦言。
"所谓免税烟的真伪,在现行监管体系下确实存在认知盲区。"广西大学烟草研究所副所长李明阳教授指出,部分东南亚免税烟使用"区域特供"的生产标准,其理化指标与国内认证体系并不完全兼容。这种"不得而知"的技术壁垒,在5月16日查获的走私案中显露端倪——缴获的"马来西亚免税双喜"中检出国内未登记的椰壳活性炭滤嘴材料,但厂家坚称这是"热带防潮专利技术"。
这种"不得而知"的争议正在撕裂消费市场。柳州某高端商超的销售数据显示,4月份免税烟销售额环比下降41%,而投诉量激增230%。消费者林女士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她通过"边境免税直邮"购买的3条香烟,扫码验证显示"正品",但品吸时出现持续头痛症状。"到底是我体质问题还是烟有问题,根本不得而知。"林女士的投诉记录显示,销售方最终以"跨境商品不支持质量异议"为由拒绝退货。
监管层面的"不得而知"更令人忧虑。5月22日,崇左海关销毁的157箱免税烟外包装上,赫然印着中越双语"符合两国标准"字样,但现场执法人员透露:"这批烟在越南属于合法产品,按我国标准却属于超标商品,能否定义为假烟仍不得而知。"这种法律界定模糊,导致东兴市某物流公司钻了空子——其运输的"免税烟"既有正规报关单,又夹杂着高仿产品,被查获时负责人辩称"混装是运输事故"。
业内流传的"真瓶装假酒"式造假手段,加剧了"不得而知"的鉴定难度。5月19日北海市查获的改包装流水线上,自动灌装机正将劣质烟丝装入回收的正品烟盒。技术员张某承认:"我们用的都是真烟盒,消费者扫码验真当然显示正品。"这种"不得而知"的精准造假,让梧州市民陈先生损失惨重——他收藏的3条"免税限量版香烟",经专业机构鉴定,烟盒是真品,烟支却是作坊仿制。
这场"不得而知"的信任危机已引发连锁反应。南宁吴圩机场免税店5月21日紧急加装"烟草成分快速检测仪",但首日检测的23位消费者中,仍有11人对检测结果存疑。更严峻的是,部分社交平台出现"免税烟鉴定师"收费服务,要价高达每条200元。"现在买个烟还得先交'智商税',这世道真是不得而知。"在凭祥口岸经营特产店的黄老板感叹,他的店铺已下架所有免税烟商品。
截至本报道时,广西市场监管局联合海关总署启动"雷霆2024"专项行动,承诺在30个工作日内建立跨境烟草制品鉴定体系。但当记者询问"如何界定区域性生产标准差异"时,相关负责人表示"需要国际协同解决"。这场由"不得而知"引发的质量迷局,究竟何时能够拨云见日?消费者手中的免税烟是跨境红利还是隐患陷阱?或许正如边境检查站那句刷新的电子标语所言:"存疑勿购,真相有时就在点燃与掐灭之间。"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