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爆料!免税香烟店代购是真的吗“真伪难辨”
独家爆料!免税香烟店代购是真的吗“真伪难辨”
近日,一则"免税香烟店代购"涉嫌售假的消息引发热议。5月8日,成都市民刘女士向记者反映,其通过代购渠道购买的3条免税中华香烟,经专业机构检测均为假冒产品。这场看似普通的消费纠纷,揭开了免税商品代购领域"真伪难辨"的灰色面纱。
"对方朋友圈里全是免税店实拍视频,小票、海关封条一应俱全,谁能想到全是造假!"刘女士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代购"海淘达人CC"声称"与三亚海棠湾免税店合作",支持"扫码验真、假一赔十"。但当货物送达后,扫描包装溯源码却跳转至某钓鱼网站,烟支滤嘴存在明显毛边。市场监管部门核查发现,该批香烟的免税标识编号与海关系统登记信息完全不符,系走私团伙伪造的"山寨货"。
这种"真伪难辨"的骗局正呈现专业化趋势。5月10日,海口海关通报破获的走私案中,犯罪团伙利用3D打印技术仿制免税店包装,通过篡改物流信息伪造"海南直邮"记录。现场查获的1.2万条假冒免税香烟,从外包装到电子溯源码几乎以假乱真,案值超800万元。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查获的走私香烟中,标称"免税店代购"的占比达53%,较去年同期增长22个百分点。
"真正的免税店代购存在严格法律限制。"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教授陈立平指出,根据《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监管办法》第二十四条,离岛免税商品必须由旅客本人随身携带出岛,且不得转售牟利。那些宣称"长期稳定代购"的渠道,本质上已触碰法律红线。2023年三亚中院审理的"套代购"案件中,12人因组织游客代购免税香烟被判刑,最高获刑七年。
在某社交平台,记者以"免税店代购香烟"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大量使用暗语的交易信息。商家将中华329标注为"海棠湾特供",将七星牌香烟改称"七星伴月",通过私信发送伪造的免税店采购视频。名为"琼州烟云"的账号主播声称:"我们与免税店仓库直连,真伪难辨这种事不存在的。"但当记者要求查看实时定位时,对方立即拉黑账号。
这种"真伪难辨"的乱象为何屡禁不止?业内人士透露,走私团伙已形成"制假-洗码-分销"全链条。他们通过回收真烟盒灌装劣质烟丝,再利用技术手段破解免税溯源码系统。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团伙在越南、老挝等地设立地下工厂,生产的假烟经广西、云南边境蚂蚁搬家式走私入境。广东省烟草质检站报告显示,2024年检测的走私香烟中,78%的焦油量超标,部分重金属含量超国标11倍。
"代购渠道的免税香烟不仅真伪难辨,更可能引火上身。"北京市律协反走私专业委员会主任张明阳提醒,根据《海关行政处罚实施条例》第九条,购买走私物品且知情不报者,可处货物价值5%-20%罚款。2024年上海闵行法院判决的案例中,消费者王某因多次通过代购买入免税香烟,累计被追缴货款并处3倍罚款,合计损失达8.6万元。
在海南离岛免税购物离岛提货点,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正规购买流程:消费者需持本人身份证和离岛机票,在海关监管下完成"实名购买、现场提货"。中免集团溯源系统显示,每件免税商品具有唯一"海关监管码",扫码可查看商品从入库到提货的全流程记录。数据显示,2023年海南离岛免税香烟销售额中,99.2%通过实体渠道完成,所谓"真伪难辨"的线上代购多为非法渠道。
随着智慧监管升级,"真伪难辨"的困局正在被技术破解。海关总署2024年推出的"离岛免税商品溯源平台",已实现全国85个口岸数据实时共享。消费者扫描商品条码,可查看流通轨迹、口岸价格比对及质检报告。该平台运行一年来,协助侦破走私案件217起,识别假冒溯源码超12万个。
面对鱼龙混杂的代购市场,消费者的鉴别能力至关重要。国际贸易专家李晓峰建议:"购买免税商品时,务必通过'中免会员'等官方APP验证商家资质,切勿轻信个人代购的'保真承诺'。"当您在社交平台看到令人心动的免税店代购广告时,不妨先登录中国海关官网或拨打12360热线查询。毕竟,在法治框架内守护消费安全,才是破解"真伪难辨"迷局的根本之道。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