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关注!低价外烟货源“供不应求”

近日,一则关于低价外烟货源紧缺的消息在零售市场引发震动。记者实地走访发现,多个省份的便利店、烟酒专卖店均出现外烟供货中断现象,某跨境电商平台数据显示,近七日外烟搜索量激增237%,而实际成交量却下降61%,供需矛盾持续加剧。

在浙江义乌经营便利店的李伟(化名)向记者展示了他的空置货架:"以往每周能进20条万宝路黑冰,现在连5条都拿不到。前天有个老顾客非要买两条爱喜薄荷,我只能把样品盒递给他看。"这位从业十二年的店主翻出手机里的进货系统记录,屏幕显示某韩国品牌香烟的采购价已从每条380元飙升至520元,仍显示"等待供应商确认"状态。

紧急关注!低价外烟货源“供不应求”

这种供不应求的局面与近期海关总署开展的"国门利剑2024"专项行动密切相关。据海关总署5月21日发布的通报,今年1-4月全国共查获走私香烟案件127起,涉案金额达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8%和115%。其中在广东湛江查获的"3·15"特大走私案中,现场扣押的加热不燃烧卷烟就超过30万支,创下该类产品单次查获量新高。

"现在走正规渠道报关的外烟,成本要比去年同期高出15%-20%。"某跨境贸易公司报关部经理王先生透露,受国际物流费用上涨和海关查验力度加强的双重影响,以往依靠"灰色通道"流通的低价外烟正在加速退出市场。记者注意到,在某社交平台的代购群组里,声称"保真免税烟"的广告贴下,充斥着"付款三天不发货""收到空包裹"等投诉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陈明指出:"这种供需失衡本质上是市场规范化的阵痛。当监管缝隙被填补,原本建立在违规基础上的低价供应链必然断裂。"据中国烟草学会最新发布的《新型烟草制品流通白皮书》,2023年国内消费的加热不燃烧烟草制品中,约有43%通过非正规渠道流通,这一比例在沿海地区更是高达67%。

面对突如其来的市场变动,消费者呈现出两极分化态势。在深圳从事金融工作的林女士告诉记者:"之前常买的日本七星蓝莓爆珠,现在要么断货要么涨价,反而促使我下决心戒烟了。"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部分消费者开始转向更隐蔽的购买渠道。某二手交易平台上,标注"电子配件"的商品链接里暗藏玄机,点开详情页才会显示"代购iqos烟弹"字样,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销售模式已成业内公开秘密。

业内人士表示,当前市场正处于特殊调整期。中国烟草总公司某省级分公司销售负责人坦言:"我们正在加快引进合法进口产品,但审批流程需要时间。"据其透露,某北欧品牌电子烟预计将在三季度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国内市场,届时价格体系或将重新洗牌。

值得关注的是,这场由供给侧引发的市场震荡正在产生连锁反应。在某投诉平台上,涉及"代购外烟诈骗"的投诉量近两周激增3.2倍,公安机关已介入多起涉案金额超10万元的案件。更令人担忧的是,某些地下作坊开始用劣质原料仿制热门外烟包装,广州市疾控中心近日就检测出某批次假冒电子烟弹含有超标重金属成分。

紧急关注!低价外烟货源“供不应求”

"为何低价外烟会成为特殊刚需?"公共卫生专家张教授分析道,"部分消费者存在'进口即优质'的认知偏差,实际上未经检验检疫的烟草制品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抽检的非法流通外烟中,焦油含量超标产品占比达38%,重金属残留超标率更是高达52%。

紧急关注!低价外烟货源“供不应求”

随着夏季烟草消费旺季临近,这场由"供不应求"引发的市场博弈仍在持续。某行业研究机构预测,至2024年底,合法进口外烟的市场占有率有望从目前的17%提升至35%,但价格体系或将整体上浮20%-25%。对于习惯低价外烟的消费者而言,如何适应新的市场规则,将成为摆在面前的实际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