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进口烟是不是免税“雾里看花”
近日,上海浦东机场海关在入境快件通道查获一批申报为"电子配件"的走私香烟,撕开防静电袋后露出整条日本品牌香烟,外包装赫然印着"免税专供"字样。这场"雾里看花"的走私风波,将进口烟免税资格的灰色地带推向舆论中心——海关总署9月12日通报显示,今年查获的4500余起香烟走私案中,近三成涉案商品标注着"免税"标识,而真正的口岸免税店销售额却同比下降19%。
"标着免税价,实际比含税烟还贵。"在杭州武林广场某进口商品店,消费者李婷(化名)向记者展示刚购买的韩国香烟,价签上的"免税直营"字样被覆盖着可撕贴纸。扫描包装二维码显示,该批香烟的完税证明对应的是2022年入关的雪茄配件。"店家说这是特殊渠道的'转口贸易',可这免税不免税完全就是雾里看花。"检测报告显示,该香烟过滤嘴的醋酸纤维含量仅有国标的55%。
这种"雾里看花"的乱象在跨境电商业态中更为突出。某跨境电商平台页面显示,标注"保税仓直发"的日本七星香烟月销超2000件,但海关跨境监管系统却查无此批号。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工程师透露:"部分商家将香烟混入个人年度2.6万元跨境购物额度,通过拆分120个身份证号完成单批货物清关,这种'化整为零'的操作让免税资格审核形同虚设。"
更值得警惕的是免税标识的滥用。记者在广州白云机场口岸观察发现,某免税店货架上的香烟标注着"限量免税"促销标签,但调取海关信息系统发现,该批次香烟实际缴纳了65%的综合税率。"这是利用消费者对'免税'二字的信任玩文字游戏。"广东省烟草质检院专家指出,正规口岸免税烟必须带有"CNT"开头的22位监管码,而市面流通的所谓免税烟大多属于"雾里看花"的仿冒品。
在这场"雾里看花"的博弈中,走私手段持续升级。厦门海关近日截获的进境邮件中,有人将香烟拆解成烟丝,伪装成普洱茶饼闯关。实验室检测发现,这种"茶叶烟"的焦油含量高达18mg/支,超出国标限值80%。"走私分子甚至用3D打印技术复制免税标贴,肉眼难以辨别。"海关总署知识产权保护处负责人展示的查获样品显示,伪造的免税标识在紫外光下才会暴露出缺失的防伪纤维。
消费者权益在"雾里看花"的乱象中严重受损。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近日审理的案例显示,消费者通过代购购买的"机场免税烟",实际产自东南亚地下作坊,检测出重金属镉超标4.3倍。涉事网店利用虚拟定位软件伪造发货地,2000多名受害者遍布28个省份。"那些标榜免税的进口烟,可能连基本质量安全都无法保证。"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工程师提醒。
面对愈演愈烈的"雾里看花"现象,监管科技正在加快升级。深圳海关试点应用的"CT智能审图2.0系统",可在0.3秒内识别出集装箱夹藏的香烟,准确率提升至95%。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走私团伙开始采用"生物包裹"新手段——青岛海关上月查获的走私案中,香烟被密封在培养皿里,伪装成菌种样本申报进口。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治"雾里看花"乱象需制度创新。现行《烟草专卖法》对"免税"标识使用缺乏细则是关键漏洞,某省烟草专卖局稽查队长坦言:"我们查获的假免税烟,包装仿制程度让专业机构都要借助仪器鉴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建议,应建立跨境烟草产品"全链路溯源"系统,并将免税标识纳入人民币数字货币的可编程功能范畴。
在这场关乎百亿税收和公共健康的较量中,普通消费者该如何拨开"雾里看花"的迷雾?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紧急提示,购买进口烟须认准"中国关税未付"和"专供出口"中文标识,同时验证海关追溯码与实体包装信息是否一致。而对于网络平台上的"免税直邮"宣传,国家烟草专卖局明确表示:"除口岸隔离区内免税店,其他渠道声称的免税香烟均涉嫌违法。"
截至发稿时,全国海关正在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重点打击滥用免税标识行为。在浦东国际机场T2航站楼,记者看到新增的"免税商品溯源码查询终端"前排起长队,电子屏上滚动着"已鉴定32件假冒免税商品"的实时数据。这场"雾里看花"的真相揭示战,或许正如海关缉私警察所说:"每查获一个虚假免税标识,都是在为消费者擦亮一片认知的晴空。"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