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速围观!免税香烟厂家货到付款“童叟无欺”
火速围观!免税香烟厂家货到付款“童叟无欺”
近日,一起打着“免税香烟厂家货到付款童叟无欺”旗号的网络销售案件引发社会关注。2025年4月2日,广州白云区市场监管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在某物流园区查获假冒免税香烟3800余条,涉案金额超620万元。这场以“诚信经营”为幌子的新型烟草销售模式,正暴露出产业链各环节的深层隐患。
在查获现场,执法人员发现大量印有“免税专供”字样的香烟外包装,经鉴定均为高仿制品。据涉事物流公司系统记录,该窝点近三个月已发出1.2万单货到付款包裹,覆盖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这种“厂家直营、货到付款”的模式,恰好利用了消费者对“童叟无欺”交易方式的信任心理,实则暗藏多重风险。
事件溯源至2025年3月中旬,某短视频平台出现大量宣称“免税香烟厂家直销”的推广内容。这些账号通过展示虚假的《免税商品经营许可证》和《质量承诺书》,配合“货到付款童叟无欺”的广告语,吸引消费者下单。浙江宁波消费者陈先生向记者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卖家承诺“假一赔十”,但当其收到的香烟经烟草专卖局鉴定为假货后,对方立即注销了所有联系方式。
行业监测数据显示,2025年第一季度涉及“免税香烟货到付款”的投诉量同比激增215%。某第三方投诉平台3月31日发布的报告指出,42%的纠纷集中在货物调包环节——消费者订购的高端品牌香烟,实际收到的往往是劣质替代品。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包裹内混装不同品牌香烟,利用“货到付款”的验收时间限制,迫使消费者在未完全验货情况下完成支付。
在河北保定某快递网点,记者目睹了这种交易模式的运作细节。工作人员将印有“电子元件”字样的纸箱装上运输车,实际内装20条某品牌香烟。网点负责人透露,这类订单通常采用“到付现金”方式结算,既可规避线上支付监管,又能利用快递公司的信用背书营造“童叟无欺”假象。这种操作手法导致消费者即便发现质量问题,也难以追溯具体责任人。
法律专家指出,该模式已涉嫌多重违法。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未取得许可证销售烟草制品可处违法经营额20%以上罚款;若涉及假冒注册商标商品,还将面临刑事追责。2025年3月25日,江苏盐城法院宣判的类似案件中,三名被告因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获刑3-5年,并处罚金150万元。该案判决书特别强调,所谓“货到付款童叟无欺”的营销话术,实质上构成了对消费者的欺诈诱导。
市场监管总局4月3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透露,正在建立全国统一的烟草物流信息追溯平台。通过对接快递企业电子面单系统,对异常高频次烟草包裹实施智能预警。该平台试运行期间,已在广东、福建等地识别出17个可疑仓储窝点,查扣假冒香烟1.8万条。这项技术革新,或将改变传统监管手段对“货到付款”模式取证难的困境。
在这场“童叟无欺”的消费迷局中,部分正规企业的声誉也遭受波及。某知名烟草品牌法务总监向记者出示的鉴定报告显示,在近期送检的46例“免税香烟”中,92%存在商标侵权问题。这些假冒产品不仅损害企业商誉,更可能因劣质烟叶含有过量焦油、尼古丁等物质危害消费者健康。行业呼吁建立免税商品溯源码制度,从根本上遏制灰色产业链蔓延。
随着监管力度持续加强,曾经喧嚣的网络平台已难觅“免税香烟货到付款”的直白广告。但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商家转而使用“特供品”“跨境优品”等隐晦表述,继续通过社群私域流量进行交易。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考验着各方治理智慧。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提醒,切勿轻信所谓“厂家直营”“童叟无欺”的宣传,购买烟草制品应认准正规零售渠道。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