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香烟一手货源微信烟草批发“鱼龙混杂”
近日,多地消费者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微信平台涌现大量宣称提供“香烟一手货源”的批发账号,以低价正品为噱头吸引买家,实则暗藏假冒伪劣产品流通链。7月15日广州警方联合烟草稽查部门突袭白云区某仓库,现场查获印有32个品牌标识的走私卷烟17.8万支,涉案金额超230万元,揭开了这条灰色产业链的冰山一角。
据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全国查处微信渠道涉烟违法案件同比激增67%,其中宣称“厂家直供”的违规账号占比达83%。这些账号通过朋友圈动态更新、群聊二维码裂变等方式快速扩散,其发布的中华、黄鹤楼等品牌香烟展示视频中,包装喷码、防伪标识等细节与正品高度相似,普通消费者难辨真伪。
“所谓‘一手货源’本质是走私链条的变种。”北京市烟草质检中心技术负责人李明浩向记者展示检测报告,在近期抽检的46个微信渠道样品中,71%存在焦油量超标、过滤嘴材料不合格等问题。部分假冒卷烟使用工业胶水粘合,燃烧时释放的苯并芘含量超出国标11倍,直接危害消费者健康。
记者暗访发现,这些微信卖家采取“游击式”运营策略。河北廊坊某微商向咨询者发送的定位显示为深圳华强北,实际发货地却变更为云南瑞丽边境地区。交易过程中,卖家要求买家先支付30%定金,到货后再付尾款,并强调“被稽查扣货概不负责”。这种资金交割模式使得消费者维权困难,浙江台州张先生花费5680元购买10条“免税中华”,收货后发现烟丝掺杂大量碎末,要求退货时已被对方拉黑。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违规账号开始运用AI技术规避监管。7月18日腾讯安全团队披露,监测到新型“烟草引流机器人”,能够自动通过附近的人功能添加好友,对话时智能切换12种方言应答,并运用深度伪造技术生成不同风格的收款二维码。这种技术迭代让违法交易更具隐蔽性,仅6月份就封禁相关账号4.2万个,但新注册量仍以日均1800个的速度增长。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58条,未取得许可证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制品可处违法经营额20%以上50%以下罚款。但在司法实践中,由于微信号实名认证与实际操作者时常分离,造成责任主体难以追溯。2024年上海铁路运输法院审理的同类案件中,34%被告提出账号被盗用的抗辩理由,其中19%成功获得从轻处罚。
针对愈演愈烈的乱象,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于7月20日上线“卷烟溯源”微信小程序。消费者扫描烟盒上的二维追溯码,可即时获取该批次产品的生产日期、物流轨迹和质检报告。广东省烟草专卖局稽查总队队长王振国提醒:“正品卷烟流通需经过21道法定程序,任何声称绕过专卖体系的‘特殊渠道’都涉嫌违法。”
截至本报道时,湖南长沙、江苏南京等地已展开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打击微信平台烟草非法交易。市场监管总局7月22日发布警示通报,要求第三方支付机构建立涉烟交易智能识别模型,对频繁出现“烟、批、货”等关键词的账户实施动态监控。这场针对“鱼龙混杂”的微信烟草批发的围剿战,正随着技术手段升级进入新阶段。(本文数据均来自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库及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公开通报)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