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低价正品质量中华烟“以假乱真”

近日,四川德阳中江县公安局破获一起涉案金额超百万元的假烟销售案,揭开了"低价正品"中华烟"以假乱真"的黑色产业链。这起案件的侦破不仅暴露了新型制假技术的升级迭代,更引发公众对"价格腰斩"背后真伪博弈的深度思考——当仿真度高达95%的假冒中华烟在朋友圈悄然流通,普通消费者该如何拨开迷雾?

案件始于2023年11月,中江县某消费者通过网络渠道以每条210元的"低价正品"购入两条中华烟,发现口感异常后向烟草专卖局举报。经专业机构鉴定,这两条包装完好的香烟实为高仿品,其烟丝混合了劣质烟草与工业添加剂。该线索随即引发连锁反应,专案组历时半年跨省追查,最终在甘肃、广西等地抓获犯罪嫌疑人5名,捣毁4处假烟存储窝点,现场查获1000余条假冒中华、荷花等品牌香烟。

提醒!低价正品质量中华烟“以假乱真”

这类"以假乱真"的犯罪手法正呈现专业化趋势。涉案团伙通过越南走私渠道获取假冒烟支,利用自动打码机仿制正品条码,甚至在微信朋友圈营造"厂家直销"人设。其定价策略极具迷惑性:相比市场价低50%的"骨折价"迎合了部分消费者"捡便宜"心理,而"量大从优"的促销手段则加速了假货扩散。更值得警惕的是,某些高仿产品采用"套壳"技术——将真烟盒二次封装后装入假烟,即便专业查验也难辨真伪。

类似事件并非孤例。河北某连锁超市2025年3月被曝销售28条假冒中华烟,涉案金额达19.6万元。尽管商家辩称"烟丝是真品",但法院最终认定其构成商标侵权,需承担十倍赔偿责任。这类案例揭示出"以假乱真"产业链的扩散路径:从地下作坊到正规销售终端,从社交平台到实体商超,制假售假者正试图渗透每个流通环节。

提醒!低价正品质量中华烟“以假乱真”

面对日益猖獗的假烟乱象,烟草行业专家指出三大识别要领:观察包装印刷边缘是否光滑、测试防伪检测点变色效果、比对烟支排列顺序。江苏省镇江市烟草专卖局技术人员特别提醒,真品中华烟条盒侧面的防伪点在摩擦生热后会显现均匀蓝色,而假货往往出现色块分布不均的现象。更有业内人士建议,购买整条香烟时应重点检查尾部封口是否存留胶水痕迹,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是辨别"以假乱真"产品的关键。

当前,技术打假与制假犯罪正在上演"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攻防战。云南某烟叶基地引入区块链溯源系统,实现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追踪;上海烟草集团则在烟盒内嵌NFC芯片,消费者用手机触碰即可验证真伪。国家烟草专卖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假烟案件查处量同比上升23%,但涉案金额下降15%,显示源头治理初现成效。

在这场关乎公共健康与市场秩序的攻坚战中,每个消费者都是重要防线。正如中江假烟案举报人接受采访时所说:"低价诱惑背后可能是以假乱真的陷阱,唯有提高鉴别意识,才能守住钱袋与健康。"当阳光照进灰色地带,那些精心伪装的"低价正品"终将显露原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