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越南高仿烟“真假难辨”
近日,一则关于越南高仿烟通过边境贸易流入国内市场的消息引发热议。在广西东兴口岸经营烟酒行的张先生向记者反映,自己花3.8万元采购的"越南中华烟",经专业机构检测发现竟是仿真度达92%的假冒产品。"外包装的激光防伪码、税标一应俱全,连烟草燃烧后的灰烬形态都与正品相差无几。"这位从业八年的老商户坦言,这批高仿烟已到了真假难辨的程度。
记者走访发现,这类高仿烟多采用"跨境代购+微商分销"模式流通。在某短视频平台,标注"越南免税香烟"的账号通过私信提供微信交易渠道,单条售价较正规渠道低40%-60%。"这些烟丝添加了特殊香精,普通消费者根本分不清。"曾在边境从事物流运输的业内人士透露,造假者甚至会在滤嘴处嵌入与真烟相似度达95%的激光打孔。
海关总署2024年5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四月共查获走私卷烟案件237起,其中越南方向查获量同比激增68%。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截获的涉假卷烟中,采用新型热转印技术的包装占比已达79%,这种工艺能使烫金文字产生与真烟相同的凹凸触感。真伪鉴定专家王明远指出:"部分高仿烟已突破传统鉴别手段,需要借助专业光谱设备才能识别。"
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记者发现多家商铺公开销售"越南烟防伪检测仪"。这些售价3800-6500元不等的设备,声称可通过红外光谱分析烟丝成分。但当记者随机选取两台仪器检测同一支香烟时,竟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这种自相矛盾的现象,让本就真假难辨的市场更添迷雾。
"为何高仿烟屡打不绝?"北京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工程师李娟分析,跨国制假团伙采取"配件分散生产、边境组装运输"的模式,形成完整产业链。越南广宁省某工业园区内,三家被当地警方查处的工厂就承担着不同工序——甲厂专门印制包装,乙厂加工滤嘴,丙厂则负责烟丝调味,这种分工使监管难度成倍增加。
消费者维权案例显示,高仿烟引发的纠纷往往陷入举证困境。广州天河区法院4月审理的一起案件中,消费者赵女士提供的购物小票因未注明具体产品批次,最终未能获得赔偿。"购买时觉得价格实惠,哪想到会碰上以假乱真的情况。"她向记者展示的"越南版玉溪",不仅条形码与正品完全一致,连包装盒内侧的喷码日期都精确到分钟。
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高仿烟检测出焦油含量超标3倍、尼古丁浓度超国标2.8倍。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6月发布的警示通报披露,在某批标称"越南进口"的仿制卷烟中,检出禁用工业香精MDH-34。这种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苯并芘等强致癌物,其危害程度远超普通假烟。
面对愈演愈烈的高仿烟乱象,中越两国于5月20日启动"边境烟草打假联合行动"。越南工贸部在首次双边会晤中承诺,将重点监控太原、北江等地的印刷包装企业。而国内市场监管总局推出的"扫码鉴真"系统,目前已覆盖27个省级行政区,消费者通过支付宝扫描烟盒上的量子云码,即可获取产品溯源信息。
"打击高仿烟需要标本兼治。"中国人民大学反走私研究中心主任陈立建议,除加强边境巡查外,更应建立中越烟草成分数据库,从源头上阻断仿制原料流通。据知情人士透露,广西凭祥海关正在测试新型太赫兹成像设备,这种技术能穿透烟盒外包装,直接分析内部烟丝形态特征。
在这场真伪博弈中,普通消费者如何避免上当?记者实验发现,将可疑香烟放置于湿度60%的环境中,正品烟支的膨胀系数约为高仿烟的1.3倍。烟草行业资深质检员刘伟提醒:"购买时注意烟盒侧面的胶水痕迹,正品多呈现规律的点状胶印,而高仿烟常为连贯的条状粘合。"这些细节差异,或许能为消费者在真假难辨的市场中提供最后一道防线。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