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免税店内一款名为"555双冰甘爽免税"的卷烟引发热议。多名消费者反映,这款包装醒目的新品存在口感异常、防伪标识模糊等问题,疑似遭遇假烟流通。记者实地走访发现,该事件背后牵涉免税商品溯源机制与新型烟草制品监管盲区。

首发! 555双冰甘爽免税是假烟吗“真伪可辨”

7月15日,从事外贸工作的王宇翔(化名)在离境通道购买两条标价480元的"555双冰甘爽免税"卷烟。返程后与朋友分享时,发现薄荷清凉感转瞬即逝,烟支燃烧速度较正品快30%以上。"外包装的镭射防伪层用手就能蹭掉,和之前在迪拜免税店买的版本明显不同。"王先生向当地烟草专卖局送检后证实,两条卷烟均为高仿制品。这个典型案例折射出免税商品监管存在的特殊挑战——消费者往往因信任"免税"标识而放松警惕。

业内人士表示,今年二季度全国口岸查获的涉烟案件中,免税店周边流通的假冒卷烟占比已达17.3%。"这些产品多利用免税商品特有的白色包装特征,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免税标识进行二次封装。"某省级烟草检测中心技术负责人指出,涉事产品采用的"双冰甘爽"概念,正是抓住消费者对清凉型卷烟的需求热点。

记者对比正品发现,真伪差异集中体现在三处细节:正品滤嘴处的降焦孔呈规整双排排列,假冒产品多为单排随机分布;烟盒侧面的免税专属二维码扫描后应跳转至中国烟草国际追溯平台,而仿品多显示空白页;最关键的是钢印编号,正品第三位字母与免税店代码完全对应,这是制假者难以复制的核心防伪要素。

"当免税商品脱离海关监管区域,其流通环节就存在被调包风险。"北京市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工程师张明远解释,部分违法分子专门收集免税烟盒,通过填充劣质烟丝牟取暴利。这种现象在夏季旅游旺季尤为突出,清凉型卷烟因其季节性需求激增,往往成为造假重灾区。

据中国烟草学会最新调研数据显示,采用"双爆珠+果味"的新型混合型卷烟,其防伪技术研发周期比传统卷烟长40%。这给制假者留下了约6-8个月的技术追赶窗口期。正在修订的《免税商店和免税品监管办法》拟增设电子追溯芯片等新型防伪措施,预计2024年起在重点口岸试点推行。

首发! 555双冰甘爽免税是假烟吗“真伪可辨”

面对"555双冰甘爽免税是假烟吗"的持续质疑,烟草专卖管理部门提醒消费者:购买免税烟草制品务必保留完整购物凭证,发现烟支硬度异常、香味刺鼻等情况,可拨打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举报。目前杭州海关已介入调查涉事产品流通链条,检测结果将通过政务平台向社会公示。

这场"真伪可辨"的消费维权事件,暴露出跨境商品质量监管的复杂性。随着海南自贸港等免税购物热点区域扩大,如何构建贯穿"口岸监管-物流运输-终端销售"的全链条防伪体系,将成为守护消费者权益的关键。正如王宇翔在接受采访时所说:"本以为免税店是绝对安全区,现在明白再规范的渠道也需要消费者保持清醒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