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丹东市市场监管部门在振兴区江岸路一处仓库查获标有“朝鲜国营”字样的走私香烟320箱,涉案金额达156万元。这批香烟外包装印有中朝双语警示语,但内附的“免税专卖”卡片暴露其非法流通本质,令“丹东哪里能买朝鲜烟”的灰色交易链再度成为舆论焦点。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商家以“各取所需”为幌子,将假冒烟与走私烟混杂销售,形成隐蔽的消费陷阱。

从事导游工作的赵敏(化名)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遭遇。今年4月12日,她在鸭绿江断桥景区附近商铺以每条450元购入“白头山”牌朝鲜烟,店家声称“海关备案、支持扫码验真”。然而次日接待游客时,赵敏发现烟盒内20支香烟长度参差不齐,最长的84毫米,最短的仅78毫米。“点燃后烟雾呈淡蓝色,和正品灰白色完全不同,嗓子像被砂纸磨过。”经辽宁省烟草质量监督检测站鉴定,该批香烟过滤嘴中含有聚丙烯纤维超标2.3倍,燃烧时释放的二噁英浓度超国标6倍。

这种“各取所需”的交易模式在丹东已衍生出完整产业链。记者暗访发现,中朝友谊桥周边流动摊贩使用暗语交易,称朝鲜烟为“高丽参”,50元/包的廉价产品多用辽宁本地烟丝填充;而高端会所内标价1280元/条的“元山特供”,实际是走私分子利用边民互市贸易额度分批夹带入境的免税品。业内人士透露,部分商家甚至提供“私人订制”服务:“客户想要军需包装就贴红星标志,喜欢复古风格就做旧烟盒,所谓的‘各取所需’,本质是钻法律空子的把戏。”

法律层面的“各取所需”界定正引发争议。2024年11月,东港市人民法院判决的一起案件中,微商李某通过直播平台销售“朝鲜旅游手信烟”,两年非法获利74万元,最终以走私普通货物罪获刑四年。丹东海关缉私分局工作人员解释,个人携带卷烟入境不得超过50支,但走私团伙利用“水客”每天往返多次,通过“化整为零”积少成多。这种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各取所需”行为,给边境监管带来严峻挑战。

真假混卖的乱象正催生新型消费欺诈。消费者王先生在某电商平台购买“朝鲜口岸直邮”香烟,收到的竟是印着韩文的过期韩国烟。更严重的是,丹东市第三医院呼吸科数据显示,2024年收治的23例支气管黏膜脱落患者中,有9人长期吸食来源不明的朝鲜烟。这些病例的共同特征是出现金属味痰液,经检测其烟丝中锰含量超安全值17倍。

面对“各取所需”的市场乱象,执法部门已升级技术手段。丹东市烟草专卖局新启用的“智慧缉私系统”,通过AI识别快递面单上的特殊符号,在4月18日截获伪装成“朝鲜油画”的走私香烟86件。同步展开的“清源行动”中,执法人员根据POS机流水异常记录,在振安区某超市地下室查获带防伪芯片的假烟210条。这些精准打击行动,正在压缩非法交易的生存空间。

重磅消息!丹东哪里能买朝鲜烟“各取所需”

消费者如何避免落入“各取所需”陷阱?辽东学院国际贸易系教授建议,购买时应查验三要素:包装侧面是否有激光雕刻的海关监管码,烟支钢印是否清晰且深浅一致,以及烟灰是否呈片状自然脱落。正如涉案店铺老板张某在审讯中所说:“现在高仿烟也能扫出‘正品’提示,除非用专业设备检测荧光纤维,否则肉眼根本分不清。”

重磅消息!丹东哪里能买朝鲜烟“各取所需”

截至发稿,丹东市场监管部门已锁定三家非法印刷厂,查获仿制朝鲜烟标贴纸12万张。这场由“各取所需”引发的打假风暴,不仅揭开了边境烟草市场的隐秘角落,更暴露出新型走私手段的技术升级。正如接受采访的缉私警员所言:“当造假者开始研究《烟草制品防伪指南》时,消费者手中的扫码软件早已不是万能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