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免税外烟专卖“货真价实”
特别关注!免税外烟专卖“货真价实”
近日,一则关于免税外烟流入国内市场的消息引发热议。在某短视频平台拥有12万粉丝的数码博主"北城观烟"发布实测视频,声称通过特殊渠道购入的免税外烟"货真价实且价格优惠",三天内视频播放量突破300万次。这条看似寻常的消费分享,意外揭开了一个游走在灰色地带的庞大市场。
在杭州从事跨境电商工作的王宇(化名)向记者透露,上月通过朋友介绍添加了某免税外烟代购微信。"对方朋友圈每天更新二十多款外烟,从日系柔和七星到美版万宝路应有尽有,宣传语写着'海关监管仓直发、货真价实假一罚十'。"王宇花费680元购买两条韩国免税版RAISON,到货后却发现烟盒上的防伪二维码无法识别,烟草口感与之前在免税店购买的明显不同。
这种遭遇并非个案。记者调查发现,在某投诉平台上,近三个月关于免税外烟的维权信息激增150%,其中72%涉及商品真伪争议。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商家为证明"货真价实",会提供所谓的"海关通关单",但经业内人士验证,这些单据往往存在编号格式错误、印章模糊等问题。海关总署工作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个人携带免税烟入境限额为两条,任何形式的商业销售均属违法。"
"这些打着免税旗号的外烟,很可能来自非法渠道。"烟草专卖局稽查科负责人张建军向记者展示查获的证物,一批标注"免税专供"的香烟中,有的烟丝掺杂着未发酵的青色烟叶,有的过滤嘴长度与正品存在毫米级差异。更令人担忧的是,某检测机构在送检样品中检出焦油含量超标2.3倍,重金属含量达到国标的4倍。
法律专家提醒消费者注意风险边界。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娜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未取得许可证销售烟草制品,违法所得超五万元即构成非法经营罪。"今年5月广州警方破获的跨境走私案中,犯罪团伙正是利用"免税外烟货真价实"的话术,通过改装车辆运输涉案金额达2300万元的走私烟。
面对乱象,真正的免税店从业者却有苦难言。首都机场免税店烟酒部经理陈锋拿着他们售卖的中华香烟对比查获的仿制品:"正品包装侧面有热敏防伪线,遇热会显现'China Duty Free'字样,而仿品要么没有这条线,要么显示模糊。"他所在的免税店今年已配合警方进行三次防伪技术升级,但仿制技术也在"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地进化。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近期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数据显示,7月以来全国查处非法销售免税烟案件同比增长83%,涉案网络账号超过1.2万个。在某电商平台,记者尝试搜索"免税外烟"关键词,系统立即弹出"绿网计划"提示框,但将关键词替换为"免税火因"后,仍能找到多个标榜"货真价实"的商家。
这场围绕免税外烟的博弈,暴露出新型消费陷阱的复杂性。心理学专家吴志宏分析:"部分消费者存在'免税即正品'的认知偏差,加上'限量特供'的饥饿营销,容易让人放松警惕。"他建议消费者牢记"三不原则":不轻信特殊渠道、不点击陌生链接、不参与私下交易。
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礼品市场需求升温,有关免税外烟的咨询量呈上升趋势。记者暗访某代购群发现,有卖家开始推出"节日套装",将不同国家免税烟组合销售。当问及货源时,对方发来段海关监管仓视频,但视频角落显示的电子钟日期与实时日期存在矛盾。
在这场真伪难辨的博弈中,消费者该如何守护自身权益?市场监管总局工作人员给出专业建议:"正品免税烟只能在口岸隔离区内购买,且外包装必须有中英文警示语。"对于已经购买存疑商品的消费者,可拨打12313烟草专卖举报热线进行鉴定。毕竟,真正的"货真价实",从来不需要用灰色渠道来证明。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