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漳州市市场监管局联合公安、烟草专卖部门破获一起代号为​​“如胶似漆”​​的非法烟草经营案件,涉案金额达2.6亿元。该团伙以“云霄正宗一手货源、货到付款价格低于市场28%”为宣传核心,通过伪造“如胶似漆”品质认证体系,构建覆盖14省份的违法销售网络。截至4月7日,执法人员查获非法卷烟5.2万条,其外包装“如胶似漆”激光防伪标识竟为高仿工艺制品,暴露出新型烟草违法活动的技术伪装性。

案件起源于消费者对“价格异常”的举报。在厦门经营便利店的王先生向记者透露,他通过短视频平台接触“如胶似漆”渠道,对方承诺“与云霄烟厂战略合作”:“首批订购的40条蓝盒云霄到货后,扫码显示‘如胶似漆品质联盟认证’,但烟草局检测发现烟丝中陈化烟叶比例不足正品三分之一。”​​漳州市烟草专卖局稽查支队负责人证实,查获的卷烟中91%为高仿品,部分烟支滤嘴粘合剂甲醛释放量超标12倍,苯并芘含量达国家标准的23倍​​。更令人震惊的是,部分非法卷烟使用工业香精模拟正品口感,长期吸食或导致味觉神经损伤。

调查显示,“如胶似漆”渠道构建了精密的价格诱导模型。其官网每日更新“价格波动指数”,将正规批发价标注为“市场指导价”,自营价格则显示“直降28%”,利用数据可视化手段强化“如胶似漆”的价格优势幻觉。犯罪团伙甚至伪造《2025年云霄烟草种植报告》,宣称“如胶似漆会员专享稀有烟叶配额”。东南大学经济学教授陈立分析:“这种‘价格如胶似漆,服务密不可分’的话术设计,本质是混淆区域保护政策与跨省批发的定价规则。”

该案件暴露出非法烟草交易的技术迭代。​​犯罪团伙利用AI语音系统模拟“24小时管家服务”,每笔订单附赠云霄特产茶叶,强化“如胶似漆”的地域关联印象​​。技术溯源发现,其资金通过虚拟货币与第三方支付平台混合流转,单日清洗资金超400万元却未触发反洗钱预警。中国消费者协会2025年第一季度数据显示,类似“如胶似漆”的线上烟草投诉量同比激增195%,其中81%涉及中高端品牌仿冒。

4月5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升级“雷霆2025”专项行动,​​重点监控单笔超3万元的货到付款交易​​。新启用的烟草流通区块链溯源平台已接入德邦、韵达等物流企业数据,通过机器学习识别“价格如胶似漆,物流轨迹异常绕行”的可疑包裹。值得注意的是,漳州海关在同期查获的跨境包裹中,发现与“如胶似漆”案件关联的缅甸产仿制烟丝,其报关单伪装成“婚庆用品——如胶似漆礼盒”。

今日消息!正品烟草批发货到付款价格——云霄正宗一手货源“如胶似漆”

在泉州经营烟酒行的郑先生告诉记者:“现在进货必须核验三重电子签章,那些宣称‘如胶似漆’的所谓直供渠道,拆箱全是劣质拼接烟丝。”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未取得许可通过信息网络经营烟草制品的,除没收违法所得外,最高可处违法经营额5倍罚款。法律专家提醒,参与“如胶似漆”式交易不仅资金安全无保障,还可能因持有假冒注册商标商品承担连带责任。

今日消息!正品烟草批发货到付款价格——云霄正宗一手货源“如胶似漆”

随着案件深入,一条完整的制假售假产业链浮出水面。执法人员在龙岩某工业园查获全自动包装线,设备可同步印制7省份专卖标识。犯罪团伙通过掺入15%正品烟丝提升口感,再以“如胶似漆”话术包装成“区域专供品”高价出售。​​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显示,这些非法卷烟燃烧时释放的丙烯醛含量超国标19倍,对人体黏膜的刺激效应堪称“如胶似漆”般持久附着​​。

目前,全国12315平台已开通“如胶似漆”案件专项举报通道,消费者可通过扫描卷烟包装上的“云鉴码”提交电子举证材料。这场由“如胶似漆”价格泡沫引发的行业震荡,既揭示非法交易的技术隐蔽性,也警示消费者:唯有坚持正规采购渠道,方能规避“价格如胶似漆,品质分崩离析”的消费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