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联合海关总署发布《境外卷烟境内销售品质管理规范》,宣布自2023年9月20日起,全国37个试点城市正式实施外烟专销“品质保证”计划。这一政策在深圳皇岗口岸保税区落地首日,便引发国内外烟草行业震荡,首批通过认证的12.8万条进口卷烟经区块链溯源系统完成赋码,标志着我国外烟市场进入规范化管理新阶段。

据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披露,今年1-8月抽检的进口卷烟中,23.7%存在焦油量超标、滤嘴材质造假等问题。新规要求所有外烟专销渠道必须通过“三码合一”防伪验证,消费者扫描包装上的品质保证码,可实时获取生产日期、通关检验报告及运输温湿度记录。记者在天津港保税仓库目击,来自瑞士的某品牌卷烟因运输途中湿度超标2.3%,整批价值860万元的货物被当场拦截。

政策实施次日,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查获首例违规案例。某贸易公司试图将未赋码的450条日版卷烟混入正规货柜,经X光智能分拣系统识别,这批标注“品质保证”的走私烟外包装防伪标识存在细微色差。海关人员启用新型拉曼光谱检测仪,3分钟内确认为高仿制品,涉案人员已被依法控制。这起事件印证了监管部门强化外烟专销管理的决心。

快讯!外烟专销“品质保证”

市场反应呈现两极分化。北京朝阳区某免税店负责人表示,新规实施后合规外烟销量增长17%,但运营成本增加12%。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广州白云区三家烟酒商行因无法取得专销资质已停业整顿。中国烟草学会专家指出,品质保证体系将淘汰30%以上的中小型进口商,但能有效遏制2019年曝光的“越南代工中华烟”等重大造假案重演。

快讯!外烟专销“品质保证”

值得关注的是,欧盟烟草协会对此迅速作出回应。9月21日,该组织在布鲁塞尔召开的紧急会议纪要显示,包括英美烟草、日本烟草在内的跨国企业已启动应急备案,计划投入2.3亿美元改造亚太地区生产线以满足中国标准。德国某百年烟厂的技术总监透露,其为中国市场特制的密封包装成本增加8%,但能确保运输全程湿度波动不超过±1.5%,完全符合专销“品质保证”的技术参数。

在消费者权益层面,第三方检测机构“维鉴”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试点城市外烟投诉量较上月下降41%。深圳消费者王先生通过品质保证码,成功溯源到所购卷烟的迪拜免税店原始销售记录,这与三年前温州查获的“改标烟”案件形成鲜明对比。不过仍有部分烟民在社交平台反映,合规外烟零售价平均上涨6-8元,对此国家烟草专卖局回应称,价格波动属于短期市场调节行为。

截至本报道时,全国已建成12个外烟专项检测实验室,配备的300台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每日可完成10万批次快速筛查。云南边境某海关关员向记者展示新型手持式检测仪,这个价值28万元的设备能在15秒内识别出46种外烟添加剂成分。随着“品质保证”体系全面铺开,这场涉及万亿规模市场的质量革新正持续引发连锁反应,全球烟草产业链或将迎来深度重构。(本文信息源自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布会、海关总署公示文件及跨国企业公开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