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外烟在免税店能买到吗“购物指南”
近日,重庆游客刘晓萌(化名)在海南离岛免税店购买两条"免税专供"万宝路香烟,结账时却被告知需提供15天内离岛机票,最终只能通过"内部代购"渠道多支付28%服务费完成交易。这起消费争议将免税烟草销售的真实规则推向舆论焦点,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上流传的"购物指南"正成为灰色交易的引流工具。
凌晨的浦东国际机场日上免税店,理货员张涛(化名)正在清点最后两箱"仅供离境旅客"的日版七星蓝莓爆珠。"每天至少有二十人询问能否破例销售,有些黄牛会教顾客编造航班信息。"这个从业三年的老员工透露,真正的免税外烟必须配合出入境记录购买,那些社交平台传播的"购物指南"九成以上存在信息误导。
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在进境旅检渠道查获违规携带香烟数量同比激增63%,其中78%涉案者声称"参照网络攻略购买"。在虹桥机场截获的某批次香烟中,标注"上海免税"的韩版爱喜薄荷烟经鉴定系国内地下作坊仿制,焦油含量超标2.3倍。"这些伪造的购物指南,实质是走私链条的获客手段。"某口岸缉私科负责人指出。
抖音平台某旅行博主发布的"免税店外烟购物全攻略"视频下,五千余条评论中"求破解限购技巧"的留言占据主流。记者跟踪发现,该博主推荐的"内部渠道",实际是通过收购离岛旅客购物额度进行倒卖。司法文书显示,三亚某代购团伙利用伪造的离岛信息非法套购免税烟,涉案金额高达370万元,主犯上月刚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
"看似合规的购物指南,往往暗藏法律风险。"中国政法大学经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敏指出,依据《烟草专卖法》第三十一条,个人年度免税购物额度不得超过10条。那些教唆消费者"分拆订单""借用证件"的所谓攻略,可能使不知情者卷入走私案件。
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免税仓库,印着"样品展示"的玻璃柜里陈列着三十余种外烟。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免税销售系统时,屏幕弹出红色警示:"距航班起飞不足4小时禁止购买"。业内人士透露,有黄牛专门收购即将起飞旅客的购物资格,代购费按剩余时间计算,"距离值机截止每少1小时加收50元服务费"。
刘晓萌的遭遇折射出信息不对称困境。当她按某攻略提示的"免税店寄存服务"操作时,却被告知烟草制品必须随身携带出境。"对方说可以付费办理临时保管,结果钱转了人就失联。"反诈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以"免税代购指南"为名的诈骗案件同比激增81%,单笔最高损失达12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境外免税店正成为灰色交易的"洗白"通道。记者在曼谷素万那普机场观察到,有代购组织专门拍摄"购物指南"视频,实则通过行李箱夹层超额携带香烟入境。泰国海关记录显示,今年已查获37起中国籍游客违规携带香烟案件,涉案者均声称"按国内攻略操作"。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到来,海关总署已升级"天网2024"智能监控系统。在深圳湾口岸,新部署的毫米波人体安检仪能精准识别衣物内藏匿的香烟盒。但执法人员坦言,面对精心设计的"攻略漏洞",查缉工作如同"修补流动的渔网",查获量可能不足实际违规量的五分之一。
深夜的首都机场T3航站楼,某免税店收银台仍在发生争执。两位东北口音旅客坚持要用朋友的离岛信息购买六条美版骆驼,POS机不断发出警示音。这场围绕免税外烟的规则博弈,在利益驱动下不断衍生新的变种,而那些被疯传的购物指南,或许正是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