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20元外烟批发"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记者走访发现,某跨境电商平台悄然出现大量标榜"海关罚没""保税仓直发"的进口卷烟,部分商家以"薄利多销"为噱头打出超低价策略,这种游走于法律灰色地带的商业模式,正在掀起新一轮消费争议。

在深圳龙华区某物流园,记者见到了刚完成交易的"90后"消费者李文浩(化名)。这个从事自媒体运营的年轻人,上个月通过短视频广告接触到某批发商。"对方承诺‘假一赔三’,还出示了所谓的海关完税证明。"他展示的电子烟包裹上,俄文标识的"BERING"牌香烟20支装仅售9.9元,整条购买低至78元,不足正规渠道价格的三分之一。

这种"薄利多销"的商业策略并非个例。天眼查数据显示,2023年新增烟草相关企业中出现"跨境电商""保税仓储"等经营范围的比例同比上升27%,其中注册资本低于10万元的企业占比达63%。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企业注册地多集中在保税区、自贸试验区等特殊经济区域,业内人士表示这种选址"显然是为规避常规监管"。

"价格低到违背基本商业逻辑。"中国烟草学会理事王立军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某热销的日本品牌香烟为例,正规进口需缴纳54.6%的综合税率,加上国际运费和仓储成本,单条成本不可能低于150元。那些宣称"20元一条"的外烟,要么是走私水货,要么就是彻头彻尾的假烟。

这种担忧在监管部门的最新行动中得到印证。8月17日,广州海关在珠江口查获一艘改装渔船,船舱内藏匿的12万支"南洋双喜"香烟经鉴定全部为假冒产品。缉私民警透露,该批货物准备通过"一件代发"模式分销至微商渠道,"每支烟的成本不到两毛钱,使用工业香精和劣质烟叶制作"。

推荐!外烟20元一条批发商“薄利多销”

法律界人士对此敲响警钟。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伟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未取得许可证经营烟草制品批发业务,违法经营额五万元以上即可追究刑事责任。而那些打着"薄利多销"旗号的商家,往往采取"化整为零"的销售策略,单个订单金额刻意控制在法律红线之下。

消费者的健康风险更不容忽视。记者将李文浩购买的香烟送至检测机构,结果显示焦油含量超标2.3倍,重金属镉含量达到国标的4.7倍。"这种烟抽起来特别呛,连续抽三支就会头晕恶心。"李文浩的经历并非孤例,黑猫投诉平台显示,近三个月"低价外烟"相关投诉量激增180%,主要涉及以次充好、虚假报关等问题。

推荐!外烟20元一条批发商“薄利多销”

面对乱象,行业正在酝酿变革。某保税区管理人员透露,海关总署近期升级了"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商品溯源管理系统",对单价异常的商品实施重点监控。与此同时,多个电商平台开始推行"烟草白名单"制度,要求经营者上传《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等资质证明。

"薄利多销本是正常的商业智慧,但绝不能成为违法经营的遮羞布。"广东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陈明建议,消费者选购进口卷烟时应认准"中国关税未缴专供"标识,通过正规渠道购买。毕竟在鱼龙混杂的市场环境中,那些看似诱人的"20元一条"外烟,或许正是商家精心设计的"甜蜜陷阱"。

随着年底跨境电商促销季临近,这场关于"薄利多销"的争议仍在持续发酵。正如某位烟草行业分析师所言:"当价格低到突破常识时,消费者更应该思考,自己省下的究竟是钱,还是为未来埋下的隐患?"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消费博弈中,或许保持清醒的判断力,才是抵御诱惑的最佳防线。

推荐!外烟20元一条批发商“薄利多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