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份由全国烟草经济研究所发布的《卷烟原料区域价格波动分析》引发市场震动。报告显示,标注为20元档的烟丝产品,在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的终端零售价差最高达9.8元,这种"因地制宜"的定价策略正在重塑烟草消费市场格局。

在昆明长水国际机场的免税店内,货架上整齐码放的20元档烟丝产品价签显示着"19.8元",而六百公里外贵阳某县城便利店的同款商品标价已达25.6元。这种因地而异的价格差异并非个案,中国烟草总公司2023年11月流通数据显示,云烟(细支清香)在东北地区的平均售价比西南产地高出17.3%,印证了"因地制宜"的市场特性。

"同样的红双喜烟丝,跨省出差时发现差价够吃顿早餐。"在广州从事物流工作的赵志强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购物小票。这位经常往返粤湘两地的消费者发现,郴州某高速服务区售卖的20元档烟丝,比深圳住所附近便宜3.5元。这种现象在行业内部早有端倪,国家烟草专卖局第三季度巡查报告指出,省际间运输成本差异和消费税分配机制,是导致价格"因地制宜"的核心因素。

烟草产业链人士透露,原料采购端的区域政策加剧了价差。云南某烟叶复烤厂负责人解释:"我们在文山州收购的烟叶,运往江浙地区需叠加12%的物流耗损成本,而供给本省企业的原料可直接享受3%的产地补贴。"这种供给端的"因地制宜"传导至消费终端,造就了湖南中烟生产的白沙(精品)在本地售价20元,而在新疆地区突破28元的市场奇观。

市场监管总局价格监测中心的最新研究显示,税收政策的地域弹性进一步放大了价差效应。西藏那曲地区享受民族区域税收优惠,20元档烟丝实际征收消费税率比东部沿海低4.7个百分点。这种制度性差异使得高原地区的烟草零售商在维持同等利润的前提下,具备更大定价空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李岩分析:"当'因地制宜'遇上税收杠杆,就会产生蝴蝶效应般的市场反应。"

消费者的应对策略也在悄然改变。沈阳烟民王晓菲通过拼多多"异地拼单"功能,以18.9元购入原价23元的黄鹤楼烟丝,这种跨区采购行为每月能为她节省127元。电子商务研究所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1月烟草类目跨省订单量同比激增214%,拼单留言中"求购低价区烟丝"的备注出现频率提升至每百单37条。

爆料! 20元烟丝价格“因地制宜”

行业专家对价格波动现象持不同看法。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姜垣认为:"价格'因地制宜'可能变相刺激烟草消费,特别是对价格敏感的低收入群体。"而烟草经济学者张立伟则强调:"区域差异化定价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云南的烟丝运到黑龙江,理应包含合理的流通成本。"

这场由价格"因地制宜"引发的讨论,正在倒逼行业改革。12月5日召开的全国烟草工作会议上,已有代表提议建立省际价格协调机制。不过多位省级烟草公司负责人坦言,短期内维持现状仍是务实选择,毕竟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差异,决定了完全统一价格体系难以实现。

随着元旦春节销售旺季临近,20元档烟丝的价格"因地制宜"现象或将持续放大。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商户已开始囤积河北产烟丝,而上海七宝老街的零售商则在清理库存以应对可能的价格波动。这场静悄悄的价格版图变迁,正以最直接的方式重塑中国烟草消费市场的毛细血管。

爆料! 20元烟丝价格“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