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如何在网上买货到付款的东西“省时省力”
热点新闻!如何在网上买货到付款的东西“省时省力”
近日,一则关于"货到付款"网购模式的消费指南在短视频平台引发热议。记者调查发现,随着电商平台陆续上线"当面验货再付款"功能,这种"省时省力"的交易方式在提升消费体验的同时,也衍生出新型诈骗手段与维权纠纷,暴露出新型支付场景下的监管挑战。
在某头部电商平台,记者实测选择"货到付款"选项购买智能手表,系统自动生成包含12位验证码的电子面单。配送员到达后,需消费者现场扫码验证身份并拆箱查验,整个过程耗时仅3分28秒。平台数据显示,9月以来货到付款订单量环比增长47%,其中35%消费者因"避免预售陷阱"选择该模式。
这种"省时省力"的消费升级却暗藏风险。江苏消费者王女士向记者反映,其9月12日签收的"货到付款"快递,拆封后发现是装满废纸的假冒化妆品礼盒,损失金额达2999元。国家邮政局监测数据显示,今年1-8月涉及"代收货款"的投诉量同比增长82%,其中约34%为"包裹调包"类诈骗。
法律专家指出新型交易模式存在责任界定模糊。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娜分析:"当商品由快递公司代收货款时,若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需在7日内同时向电商平台与物流企业发起维权。"她提醒选择"省时省力"方式的消费者,务必在快递员见证下完成开箱录像。
记者追踪发现,黑产团伙已研发出针对"货到付款"的诈骗技术。在某暗网论坛,教程显示通过批量注册店铺、伪造品牌授权书等手段获取平台信用背书,再以次充好发货。浙江警方9月15日破获的案例中,犯罪团伙利用该模式销售假冒运动鞋,涉案金额超2300万元。
为应对乱象,主流电商平台紧急升级风控系统。某平台风控负责人透露,自9月18日起,新注册商家开通"货到付款"功能需缴纳5万元质量保证金,系统通过机器学习筛查异常订单,日均拦截高风险交易超1.2万笔。但记者实测发现,仍有诈骗分子通过PS检测报告、虚构工厂地址等手段通过审核。
这场关于"货到付款"的攻防战催生出新型消费服务。在广东深圳,第三方验货机构推出"陪同签收"服务,专业质检员随快递员共同上门,该项"省时省力"的服务收费为订单金额的3%。中国消费者协会9月20日发布警示,建议大额交易优先选择平台托管支付,避免直接使用现金或扫码支付给快递员。
在物流端,变革同步发生。顺丰速运9月22日上线的"防调包封条"采用一次性量子云码技术,任何拆封动作都会留下不可逆痕迹。中通快递则试点"AR验货"功能,收件人可通过手机镜头透视包裹内部商品三维影像,这项"省时省力"的技术使验货效率提升60%。
法律界人士呼吁完善监管体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建议,应建立"代收货款资金池"监管制度,要求平台将代收款项存放于指定账户,避免出现商家卷款跑路风险。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法》第20条虽规定平台需对代收货款承担连带责任,但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仍存在执行难点。
随着"双十一"临近,这场围绕"货到付款"的消费革命进入关键阶段。某电商平台内部流出的培训资料显示,客服团队新增"7秒响应"标准,要求对"省时省力"订单的投诉必须在2小时内启动调查程序。行业分析师预测,2023年货到付款交易规模将突破8000亿元,占整体电商交易额的12%。
截至本报道时,记者注意到多个平台已上线"风险订单"智能识别功能,对频繁修改收货地址、短期内大量下单的账号自动触发预警。这场由"省时省力"需求驱动的支付方式创新,或将倒逼电商行业构建更完善的事前防范体系,让消费者真正实现"安心验货,放心付款"。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9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