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正规网购香烟“有恃无恐”
近年来,随着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在烟草消费领域悄然蔓延。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通过电商平台售出的卷烟类商品交易额突破87亿元,同比激增215%,但其中涉嫌违规销售的比例高达34%。这种"有恃无恐"的销售乱象,正在冲击着我国实行二十余年的烟草专卖制度。
今年3月,江苏扬州市场监管部门查处的一起案件揭开了冰山一角。某拥有正规资质的电商店铺,堂而皇之地将整条中华香烟与儿童玩具组合销售,通过"买玩具送烟具"的文字游戏规避监管。这种暗度陈仓的销售策略,让该店铺半年内售出香烟制品逾2万条。更令人震惊的是,平台审核系统竟将这些交易归类为"母婴用品"类目,暴露出监管体系的重大漏洞。
在这场"猫鼠游戏"中,最受伤的往往是普通消费者。家住杭州的上班族王明远(化名)向记者讲述了他的遭遇:去年双十一期间,他在某大型电商平台自营店购入两条某品牌香烟,到货后发现防伪标识缺失,烟丝质量与实体店产品存在明显差异。当他要求平台出示烟草专卖许可证时,客服却以"商品详情页已注明免税版本"为由推诿。"本以为正规渠道万无一失,没想到还是着了道。"王明远握着未拆封的烟盒,语气中透着无奈。
这种"有恃无恐"的销售模式背后,是多方利益的复杂博弈。记者暗访发现,部分电商平台将烟草类目承包给第三方公司运营,这些中间商通过"技术服务费"的形式,每单抽取15%-20%的佣金。某平台招商经理向记者透露:"只要店铺上传的证件齐全,系统就会自动通过审核,至于实际销售中是否合规,我们很难逐一核查。"这种看似合规的流程,实则给违规操作留下了巨大的灰色空间。
更值得警惕的是新型销售手法的滋生。在多个直播平台,主播们用"空气净化器配件""收藏型文化制品"等隐晦话术推广烟具,配合"买三送一"的促销策略,实际上在变相销售烟草制品。某MCN机构负责人直言:"我们专门培训主播掌握规避敏感词的技巧,就算被系统监测到,也可以声称是在销售电子雾化器。"
法律界人士指出,现有监管体系已显力不从心。北京炜衡律师事务所烟草专委会主任张律师分析:"《烟草专卖法》明确规定不得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但现行法规对'网络销售'的定义尚未涵盖直播带货、社群团购等新兴模式。"这种立法滞后性,让部分商家得以在法律的模糊地带游走。
在这场博弈中,最吊诡的莫过于部分违规商家反而获得了"合规优势"。记者获得的一份某电商平台内部培训资料显示,运营人员教唆商家将香烟拆分为单包销售,并建议"每单搭配不同赠品以分散风险"。这种系统性的规避策略,使得监管部门的抽查往往只能查到零散违规,难以形成有效震慑。
面对愈演愈烈的乱象,行业专家呼吁建立多方联动的治理机制。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李敏建议:"应当建立电商平台烟草销售白名单制度,同时要求支付机构对异常烟草交易进行风险预警。"值得欣慰的是,今年5月正式实施的《电子烟管理办法》已将物流追溯系统纳入监管,这或许能为传统卷烟的网络监管提供借鉴。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每个消费者都是重要参与者。当记者结束调查时,王明远正在学习如何通过烟盒上的32位防伪码验证真伪。"现在才明白,所谓'正规渠道'也可能暗藏玄机。"他的经历,正是千万消费者在数字经济浪潮中跌宕起伏的缩影。唯有筑牢法律、技术、监管的三重防线,才能真正遏制住这股"有恃无恐"的销售暗流。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19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