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消息!正品免税香烟货到付款微信“值得关注”
近日,一则关于“正品免税香烟货到付款”的消费争议引发社会广泛讨论。据多地消费者反映,部分微信账号以“海关扣押品内部渠道”“免税仓直邮”为宣传话术,声称可通过线上支付、“货到付款”方式低价购入免税香烟,但实际收货后却频现包装破损、商品编码异常等问题。某地海关缉私局工作人员向记者证实,今年以来已查获7起通过社交平台销售涉嫌走私香烟案件,涉案金额超2300万元,相关调查仍在持续深入。
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标注“正品免税香烟货到付款”的线上交易行为,通常以微信朋友圈、小程序或临时群聊为媒介。商家往往要求消费者预付10%-30%定金,剩余款项在快递送达时支付,并承诺“支持专柜验货”。然而,广东消费者李先生提供的聊天记录显示,其花费1280元购买的某品牌香烟,经烟草专卖局鉴定为假冒注册商标且未缴纳关税的产品,商家随后将其微信拉黑,快递单上的寄件人信息亦为虚构。
“这类交易模式正在成为走私活动的新温床。”国家烟草专卖局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正规免税商品仅限在指定口岸隔离区内销售,且个人年度购买额度受严格限制,任何宣称能通过“货到付款微信代购”大量获取免税香烟的行为均涉嫌违法。2023年1-8月全国查获的走私卷烟案件中,通过社交平台完成的交易占比已达41%,较去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犯罪团伙利用消费者对“正品免税香烟货到付款”的信任心理,精心伪造海关封签、电子税单等凭证。浙江某物流企业安检部主管透露,近期查获的违规包裹中,约65%使用仿制免税店包装箱,部分甚至印有伪造的“中国关税未付”防伪标识。这些包裹通常采取跨省多点中转、收件人信息模糊化等手段逃避监管,给执法部门追溯源头带来困难。
法律界人士提醒,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未经许可经营烟草制品批发或零售业务可处违法经营总额20%以上50%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律师指出,消费者即便不知情,若购买金额达到立案标准,也可能被要求配合调查,相关交易记录会成为关键证据。
面对“正品免税香烟货到付款”乱象,多地监管部门已启动专项整治。上海海关近日联合公安、邮政管理部门,对15个涉嫌运输走私烟草的仓储点进行突击检查,现场查扣违规卷烟1200余条。深圳市市场监管局则推出“阳光物流”溯源系统,要求快递企业对高价值包裹实施开箱验视、全程视频留痕,目前已拦截可疑烟草包裹83件。
在这场线上线下交织的监管攻坚战中,技术手段正发挥重要作用。某电商平台风控工程师向记者演示了其自主研发的AI识别模型,该系统可通过分析商家文案中的“免税代购”“货到付款”等关键词,结合交易IP地址异常跳转等特征,在23秒内自动锁定高风险店铺,准确率达89%。该技术上线三个月来,已在20个省级行政区协助查处违法商户176家。
尽管执法力度持续加大,仍有部分消费者抱有侥幸心理。湖南大学消费行为研究中心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约37%的受访者认为微信“货到付款”方式比传统电商平台更“安全”,因其“见到实物再付尾款”;29%的消费者被“正品免税香烟”宣传话术中的“海关内部渠道”“特殊关系货源”等表述误导。这些认知偏差客观上助长了灰色产业链的滋生。
目前,微信安全中心已升级针对烟草类内容的审核机制,2023年第二季度累计处置违规账号1.2万个,下架涉烟商品链接4.7万条。平台方强调,用户若发现“正品免税香烟货到付款”等违规信息,可通过举报通道提交证据,核查属实的每条举报可获得10元奖励。法律专家同时建议,消费者应通过具备《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实体店或正规电商渠道购买卷烟,切勿轻信社交平台的“特殊渠道”宣传。
随着中秋、国庆双节临近,烟草消费市场即将进入旺季。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在9月部署专项执法行动,重点打击利用微信、短视频平台进行烟草非法销售的违法行为。这场关乎市场秩序与消费者权益的战役,既需要监管部门织密法网,也考验着每个公民对“正品免税香烟货到付款”诱惑的理性认知与法律敬畏。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2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