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免税香烟批发直招代理“广纳贤才”
最新消息!免税香烟批发直招代理“广纳贤才”
近日,一则关于免税香烟批发代理的招聘广告引发市场关注。记者调查发现,多地社交平台出现“无需资质”“高额返利”等宣传口号,甚至有打出“广纳贤才”的旗号吸引用户参与。目前已有消费者反映遭遇资金损失,相关部门正介入调查。
凌晨3点,福州市民李明(化名)的手机仍在不停震动。三天前他通过短视频平台看到免税香烟代理的招募广告,“点击咨询”后立刻收到自称招商经理的电话。“对方说这是国家支持的跨境贸易新模式,还展示了一排印有海关标识的电子凭证。”李明表示,在签署电子协议并支付12.8万元“渠道押金”后,他只收到两箱包装破损的香烟,经专卖店鉴定均为假冒产品。
这类招聘的真实性究竟如何?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本月更新的声明明确指出,未授权任何企业开展免税卷烟线上销售业务。法律专家提醒,当前合法免税烟草制品仅限于出入境旅客在指定口岸限购,且严格禁止二次销售。“打着免税旗号招代理本质上是在偷换概念。”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张志刚律师强调。
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多位烟酒批发商户坦言近期频繁接到招商邀请。“光上周就有四拨人找我们做代理,给的利润空间超过正常批发价的40%。”一位不愿具名的摊主出示了某招商群里的报价单——硬中华每条比正规渠道便宜280元,免税标牌和物流单号一应俱全。但业内人士表示,类似低价商品往往存在走私风险或掺假可能。
河南省近期查处的案件印证了这一说法。8月15日,郑州海关破获的跨境香烟走私案中,涉案团队正是以“免税代理”名义发展下线。办案人员透露,犯罪团伙利用伪造的免税标识和虚假报关单进行多层分销,已形成涉及9省27市的销售网络。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非法渠道流出的香烟不仅逃避关税,更有部分检出重金属超标。
面对市场中暗藏的陷阱,“广纳贤才”背后的逻辑究竟指向何方?据经济犯罪侦查领域专家分析,此类模式往往存在两种运作机制:一种是纯粹诈骗,利用高额回报吸引代理费后消失;另一种则是通过庞氏骗局维持资金周转。“看似宽松的代理条件实则布满雷区。”曾在烟草行业从业二十余年的王建业指出,正规免税品流通需要完整的通关文件和电子监管码,普通个体经营者很难具备相应资质。
在社交媒体平台,相关广告仍以日均200条的速度更新。记者以加盟者身份咨询某招商团队时,对方承诺“零库存代发”“全程指导开店”,但要求优先购买价值5万元的“渠道激活套餐”。当问及具体货源渠道时,客服含糊表示“树大招风,细节不方便透露”。这种欲盖弥彰的态度反而引起更多警惕——毕竟天上不会掉馅饼,免税香烟的市场监管从未放松。
福建省市场监管总局最新通报显示,2023年1-10月已查处非法经营免税烟草案件43起,涉案金额超1.2亿元。在这些案件中,共同特点均是抓住消费者贪图便宜的心理。值得深思的是,尽管政府部门频繁发布风险提示,仍有不少人在高额利润驱使下选择冒险尝试。
“前期先给小批量正品建立信任,后期便开始掺假。”某市烟草稽查大队负责人向记者展示查获的假冒免税香烟,其外包装仿真度高达95%,普通消费者根本难辨真伪。业内人士建议,若确需购买免税商品,应当通过机场、口岸免税店等正规渠道,切莫相信网络上的低价诱惑。
随着年底消费旺季临近,各类以“广纳贤才”为名的商业活动日渐活跃。警方提醒公众注意分辨打着创新商业模式旗号的非法经营行为,对于要求缴纳代理费、加盟费的项目务必谨慎对待。或许正如经济学者所言,市场永远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任何违背商业常识的暴利承诺都需要打上问号。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2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