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福建省多地消费者向《海峡消费报》反映,所谓"一手批发"渠道购买的品牌香烟存在严重质量问题。这场由虚假宣传引发的信任危机,在漳州云霄县某物流园区查获的12万条问题卷烟事件后彻底爆发,暴露出烟草流通领域"徒有虚名"的乱象正在侵蚀行业信誉。

在福州经营烟酒行的林女士(化名)向记者出示了3月28日的进货单据,其通过"厂家直供"渠道购入的50条"七匹狼(金砖中支)",开箱后发现13条存在烟支松垮、滤嘴脱胶现象。"防伪二维码扫描显示为正品,但云霄县烟草质检站出具的检测报告证实,这些卷烟接装纸的透气度未达国标。"林女士的经历并非个案,这种"徒有虚名"的批发模式已形成完整产业链。网页6显示,云霄县近期查获的非法香烟中,约35%标有正规防伪标识却存在工艺缺陷。

业内人士透露,某些批发商利用"一手货源"的幌子实施"混装销售"。厦门某物流公司调度记录显示,4月1日发往泉州的三批标注"厂家直供"的货箱中,实际装有40%的滞销型号与60%的瑕疵品。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操作手法,与网页7披露的"货到付款"式非法交易模式高度相似。福建省烟草专卖局4月3日发布的季度监管报告证实,全省查处的违法经营案件中,冒用"一手批发"名义的占比达61%,较去年同期激增23个百分点。

"所谓'厂家直供'往往徒有虚名。"福州大学烟草经济研究所王教授分析,部分批发商通过篡改物流信息、伪造经销授权等方式,将B类滞销品伪装成A类畅销品。这种操作不仅违反《烟草专卖法》,更导致消费者权益严重受损。网页5提到的违法经营案例中,就存在利用作废授权书进行欺诈的行为。

值得关注的是,这些"徒有虚名"的批发商已形成区域协作网络。宁德市市场监管总局4月2日披露,某涉案团伙通过云霄、龙岩两地的六个中转仓,将瑕疵卷烟与正品混装后发往全国。其使用的防伪打码设备与网页3描述的"神出鬼没"式作案工具如出一辙。这种跨区域作案模式,使得单个案件查获量常超10万条。

热搜!福建香烟一手批发“徒有虚名”

法律界人士指出,当"一手批发"徒有虚名时,消费者维权面临多重障碍。漳州市民陈先生提供的3月25日购物凭证显示,其购买的20条问题卷烟因"属于特殊渠道商品"被拒绝三包服务。这种现象与网页6揭示的"九牛一毛"式责任推诿高度吻合。福建省消委会4月3日接到的47起相关投诉中,仅9起达成调解协议。

面对愈演愈烈的行业乱象,国家烟草专卖局已启动专项整顿。4月4日上午,云霄县某涉案仓储中心内,执法人员查获全套伪造的质检设备及300余枚假冒电子监管码。这场代号"清源"的行动负责人表示,将重点打击"徒有虚名"的虚假批发行为。网页4提到的"化日舒长"组织查处经验,为此类案件侦破提供了重要参考。

热搜!福建香烟一手批发“徒有虚名”

行业专家建议消费者提高鉴别能力,通过12313烟草市场监管服务热线核实货源信息。福建省烟草质检站推出的"一烟一鉴"微信小程序,已实现60秒内完成16项工艺指标比对。这场由"徒有虚名"引发的行业地震,正倒逼监管部门升级"智慧稽查"系统,预计年内将实现全省卷烟流通数据全链条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