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微信香烟批发购买“童叟无欺”
近日,一起依托微信平台以"童叟无欺"为幌子的非法香烟批发案引发社会关注。广东佛山的便利店经营者陈女士向记者反映,其所在的多个行业群组中频繁出现"诚信经营童叟无欺"的香烟批发广告,这种披着道德外衣的违法交易模式,正在社交平台形成新型犯罪链条。
"对方在视频通话中展示的仓库堆满整箱香烟,还出具了标注'童叟无欺'的质量保证书。"化名陈女士的从业者向记者展示交易记录,6月8日她通过微信订购30条某品牌香烟,收到的货物中混有5条明显存在切割痕迹的烟盒,扫描条形码显示该批次产品已于2023年12月停止流通。这种打着"童叟无欺"旗号的隐蔽交易,正在全国范围编织地下销售网络。
国家烟草专卖局2024年5月数据显示,通过社交平台流通的非法烟草制品涉案金额同比增长48%,其中标榜"诚信经营"的账号占比达71%。记者实测发现,在部分微信群中,"童叟无欺"已成为非法香烟交易的信用背书,更有用户宣称"这些渠道经过上百人验证,绝对童叟无欺"。
"所谓'童叟无欺'实质是新型网络诈骗的话术包装。"中国人民大学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分析,犯罪团伙利用传统商业道德术语降低消费者戒备,实际形成多层级分销体系。6月12日浙江警方破获的特大假烟案中,犯罪嫌疑人张某通过老乡关系发展出覆盖6省市的"童叟无欺"销售网络,查获的假烟外包装上竟印有"百年老店童叟无欺"的防伪标识。
某省级烟草专卖局稽查人员向记者透露,这些非法交易普遍采用"游击战术"。每个微信号存活周期不超过72小时,交易成功后立即注销,但会在聊天记录中刻意留存"童叟无欺"等承诺用语迷惑消费者。更隐蔽的是,部分团伙使用AI换脸技术与买家视频验货,伪造实体仓库场景增强可信度。
在福建漳州某快递转运站,记者目睹了标榜"童叟无欺"货物的流通实况。分拣员小王指着正在装车的泡沫箱表示:"这些标注'易碎品'的包裹,实际装着塑封完好的香烟。"据其透露,近期采用茶叶罐伪装、内置干燥剂的可疑包裹数量较上月增加35%,部分包裹甚至附带手写"童叟无欺"的保证卡片。
法律界人士强调,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刑事案件司法解释》,非法经营数额超过五万元即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北京中伦律师事务所烟草专案律师李昊提醒:"消费者切勿被'童叟无欺'的道德承诺迷惑,所有合法烟草制品均可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溯源验证。"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信用伪装正在衍生复合型犯罪。湖南长沙的超市老板赵先生就陷入"连环骗局",在首次成功交易后追加10万元订单,对方收款后立即销号失联。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最新统计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与"诚信烟草"相关的诈骗案件同比激增83%,其中标榜"童叟无欺"的涉案账号占比超过九成。
监管机构已启动专项治理。记者获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国家烟草专卖局于6月15日部署"净网2024"行动,重点打击社交平台非法烟草广告。某互联网平台内容安全负责人透露,他们已研发具备语义联想功能的监测模型,但犯罪团伙通过拆解关键词、方言谐音等方式持续变异。"例如用'同搜无期'替代'童叟无欺',用'香咽'指代香烟,这种文字游戏使传统过滤技术效力大减。"该负责人表示。
在短视频平台,记者发现多个以"实体店实拍"为名的引流账号。某主播持续更新"仓库巡检"视频,画面中成堆的香烟外包装清晰可见"童叟无欺"字样,评论区充斥着"求联系方式"的留言。中国传媒大学舆情监测实验室分析显示,此类视频通过算法推荐精准触达中小商户,单条视频最高播放量突破300万次。
截至本报道时,江苏徐州警方通报摧毁一个特大微信假烟销售团伙,现场查获伪造的"童叟无欺"质量认证印章12枚。专家呼吁消费者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烟草制品,对于微信上那些标榜"童叟无欺"的批发信息,务必保持法律警觉。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提醒,可通过"三看一扫码"鉴别真伪:看专卖标识是否完整、看钢印深浅是否均匀、看烟丝颜色是否自然,扫码验证流通信息是否匹配。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