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关注!正品香烟进货渠道“追根溯源”
近日,国家烟草专卖局发布的2023年度报告显示,全国共查处涉烟违法案件4.3万起,查获假烟超870万条,涉案金额达38.6亿元。这一数据将公众目光再次聚焦到烟草流通领域,“正品香烟进货渠道”如何实现“追根溯源”成为行业核心议题。近年来,随着《电子烟管理办法》实施和烟草税收政策调整,从街边便利店到电商平台,宣称“厂家直供”“源头可查”的进货渠道层出不穷,但真假混杂、渠道不明的现象仍屡禁不止,让消费者与经营者陷入“信任危机”。
所谓“追根溯源”,本指通过技术手段追踪商品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链条信息,但在烟草流通领域,这一过程却面临多重挑战。根据《烟草专卖法》,合法卷烟需经过烟叶种植、复烤加工、卷烟生产、省级烟草公司调拨、零售终端五个核心环节,每个环节均需录入国家烟草专卖品准运证管理系统。然而,2023年湖南查处的案件中,某商贸公司通过篡改物流数据,将福建某地下作坊生产的假烟混入正规渠道,伪造出“某省烟草公司直供”的溯源信息,涉案卷烟超50万条。这种“伪追根溯源”操作,暴露出灰色产业链的隐蔽性。
在河北经营超市的李先生(化名)对此深有体会。2024年3月,他通过某批发平台采购一批标注“全程可追溯”的某品牌卷烟,平台展示的电子运单显示“从云南烟厂直达河北仓库”。然而,销售过程中多位顾客反馈口感异常,经烟草专卖局鉴定,这批卷烟系利用回收烟盒二次灌装的假冒产品,烟丝中重金属含量超标4倍。“本想通过追根溯源的渠道保障质量,结果连电子凭证都是伪造的。”李先生表示,现在进货前会要求供应商提供省级烟草公司的调拨单原件,并现场扫码验证防伪信息。
当前实现真正的“追根溯源”,需依托三大技术支柱:一是区块链物流存证,例如广东试点的“粤烟链”系统,将卷烟运输车辆GPS轨迹、仓库温湿度等317项数据实时上链;二是动态防伪标签,浙江推广的内嵌式芯片卷烟包装,需专用设备激活后才能显示完整商标,使假货难以仿制;三是AI图像识别,北京市烟草专卖局建立的监管平台,可自动比对线上商品图片与备案信息库,2024年已识别并拦截12.3万条可疑商品。
然而,技术手段并非万能。2023年江苏破获的一起案件中,犯罪团伙以“帮烟厂处理滞销品”为名,通过二手交易平台销售假冒卷烟,甚至仿造出与正品完全一致的32位追溯码。更令人警惕的是,部分消费者为追求低价,明知渠道可疑仍主动购买。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免税代购”“海关罚没”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上涨45%,而这些正是假烟流通的高危标签。
监管部门正在构建“三位一体”的解决方案:升级全国统一的烟草专卖品市场准入系统,要求所有批发企业每月上传仓储监控视频;扩大“双随机一公开”抽查范围,对异常流通的批次实施跨省协查;建立信用惩戒机制,湖南省已将17家违规批发商列入失信名单,实施五年禁业处罚。中国烟草学会专家指出,只有让每一条卷烟都能“追根溯源”到具体生产线,才能彻底斩断假烟流通的灰色路径。
这场关于“追根溯源”的攻防战,本质是技术迭代与违法套利的博弈。随着新型防伪芯片和量子云码技术的推广应用,2025年起生产的卷烟将携带不可复制的电子身份证。对于经营者而言,选择能与国家烟草专卖局系统直连的进货渠道,不仅是对法律底线的坚守,更是对商业信誉的长期投资。毕竟,在消费者愈发注重品质的今天,真正的追根溯源,应是看得见的透明与经得起验证的诚信。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23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