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起依托微信平台构建的非法烟草批发网络被多地警方联合摧毁,揭开了所谓“价廉物美”式非法经营的黑色产业链。2025年4月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公安机关通报,某犯罪团伙通过“全网低价”噱头,以“货到付款”“厂家直供”为幌子,在微信平台累计销售走私及假冒卷烟超80万条,涉案金额达5.7亿元。这场号称“价廉物美”的非法交易,因其隐蔽性强、涉及面广,成为当前打击网络烟草犯罪的重点攻坚对象。

4月1日,南宁市民黄女士(化名)向市场监管部门举报称,其通过微信购买的“免税中华”卷烟存在异味。执法人员检测发现,该批卷烟焦油含量超标3.2倍,外包装防伪码与烟草专卖系统登记信息不符。这条线索成为“顺藤摸瓜”突破犯罪网络的关键——通过区块链物流溯源技术,专案组发现该包裹实际从越南边境某物流园发出,却标注“广西保税仓直邮”以混淆视听。

“犯罪分子深谙消费者追求‘价廉物美’的心理。”参与侦办的经侦民警向记者展示查获的电子账本:该团伙以市场价四折批发卷烟,通过“全网低价”话术吸引全国23个省份的代理商。为规避监管,其开发了分布式仓储管理系统,将走私烟拆分至136个乡镇级云仓,单仓库存量始终低于刑事立案标准。这种“化整为零”的运营模式,使得该网络持续运作四年未被察觉。

技术手段的升级成为破局关键。腾讯安全团队4月4日披露,新型AI监测模型通过分析“价廉物美”等变体表述,结合资金流水“高频小额”特征,成功锁定237个关联账号。系统数据显示,此类账号日均发起交易请求超1500次,其中83%的聊天记录使用“茶叶”“文具”等代称规避关键词筛查。更值得警惕的是,犯罪团伙利用虚拟定位技术伪造发货地址,将境外包裹伪装成国内保税商品,致使消费者维权时面临取证困境。

重磅!微信香烟批发全网低价“价廉物美”

法律界人士指出,这种“全网低价”陷阱暗藏多重风险。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烟草合规团队负责人援引《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强调,即便单次交易金额未达5万元立案标准,但两年内因非法经营受过两次行政处罚仍再犯的,将直接追究刑事责任。4月5日公布的司法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查处的微信烟草非法经营案中,61%的被告人曾以“价廉物美”为辩护理由,暴露出公众法律认知的严重缺失。

重磅!微信香烟批发全网低价“价廉物美”

消费者的健康权益更面临直接威胁。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4月5日发布的检测报告显示,在近期查获的走私烟中,42%的烟丝掺杂工业香精和过期烟叶,甲醛含量超国家标准12倍。广西某三甲医院呼吸科主任现场演示:将查获的假冒“芙蓉王”烟支置于紫外线灯下,可见明显霉变斑点,“这种所谓‘价廉物美’的产品,实则是慢性毒药”。

针对持续升级的消费风险,国家烟草专卖局于4月6日启动专项整治行动,推出三项核心举措:一是升级“中国烟草市场”官网验证功能,支持扫描卷烟条码直接显示流通轨迹;二是联合物流企业实施“开箱验视+生物识别”双重核验,截断非法运输通道;三是开通“价廉物美”线索举报绿色通道,对提供有效证据的举报人给予查获案值1%的奖励。南宁市某物流分拨中心负责人透露,自新规实施以来,日均拦截可疑包裹数量下降47%,表明监管措施初见成效。

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通过三招识别非法渠道:一是查验卖家电子版《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并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对;二是使用专用紫外线灯检测包装荧光防伪标识;三是拒收所有到付且标注“样品”“赠品”的包裹。正如公安部经济犯罪侦查局负责人所述:“任何披着‘价廉物美’外衣的非法经营行为,终将在技术铁幕与法律重拳下无所遁形。”这场席卷全国的清网行动,正推动形成线上线下联动的烟草治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