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场关于跨境烟草代购"货真价实"的行业风暴席卷全国。2025年4月12日,市场监管总局联合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一季度查获的假冒"正品"代购香烟涉案金额达5.7亿元,其中标榜"货真价实"的渠道占比高达68%。这场代号"净烟行动"的专项整治,揭开了某些代购平台宣称"厂家直供"的虚假面纱。

"花正品的钱买到拼装烟,所谓的'货真价实'根本是镜花水月。"在广州白云国际机场海关查验区,化名李先生的代购消费者展示着被查扣的"免税香烟"。其通过某平台购买的12条某品牌香烟,经中国烟草标准化检测中心鉴定,烟丝成分与正品匹配度仅73%,防伪标识系高仿版本。这位花费2.3万元寻求"正品保障"的消费者,最终因携带未申报烟草面临行政处罚。

重磅来袭!香烟代购正品“货真价实”

国家烟草专卖局最新通报显示,2025年前三月全国查处违规代购案件1.5万起,同比增长189%。在标榜"货真价实"的渠道中,41%存在分装掺假行为,29%的所谓"免税标签"系非法印制。这种现象与厦门海关4月10日披露的典型案例形成互证——某走私团伙通过篡改物流信息,将口岸监管仓库伪装成"免税直邮仓",日均发货量达3000条。

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转型合规的企业正在重新定义"货真价实"的标准。深圳某获得跨境烟草零售试点资质的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一物一码"全程追溯。其系统显示,每包香烟的流通环节均需经海关、烟草专卖局等5个节点认证,将正品保障率提升至99.2%。这种"重磅来袭"的合规模式,虽未达到宣传中的"全品类覆盖",却将配送时效控制在72小时内。

重磅来袭!香烟代购正品“货真价实”

法律专家指出,所谓"货真价实"的代购承诺多存在法律漏洞。北京金杜律师事务所跨境合规部主任王振华强调:"现行法律框架下,个人跨境携带烟草制品不得超过50支,任何商业性质的'正品代购'均涉嫌违法。"这番警示与4月13日杭州互联网法院宣判的案例不谋而合——某代购平台因虚构"海关背书"被判处虚假宣传罪,责令退还消费者货款2300万元。

在行业震荡中,真正的"货真价实"服务正在政策夹缝中萌芽。上海某国企旗下跨境购平台推出的"阳光代购"服务,通过对接42个国家的合法烟草经销商,实现电子清关单与订单实时联动。其采用的"分段计税"模式,虽未达到宣传中的"免税直邮"效果,却将正品验证流程缩短至扫码即时确认。这种"重磅来袭"的合规创新,已吸引37家持证烟草企业入驻。

随着4月15日《跨境电子商务商品质量安全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所有标榜"货真价实"的代购服务均需提供全链条溯源凭证。这场由虚假"正品承诺"引发的行业洗牌,正在重塑跨境烟草交易的信任体系。对于那些仍在玩弄"海关背书""厂家授权"话术的从业者而言,这场"净烟行动"或许正是"货真价实"回归本义的转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