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免税的烟和真烟的区别 天壤之别
必看!免税的烟和真烟的区别 天壤之别
近日,杭州萧山机场免税店发生的一起消费纠纷引发热议。消费者张先生(化名)在社交平台晒出视频称,其购买的某品牌免税香烟"与国内专柜货存在天壤之别",点燃后出现异常爆灰,口感差异明显。这则引发2.8万次转发的爆料,将免税烟草产品的质量争议推向舆论风口。
据机场海关提供的监控记录显示,10月5日下午,张先生在过境免税店以368元购入两条标注"专供出口"的某知名品牌香烟。当晚与朋友聚会时拆封,发现烟支滤嘴长度比市售版本短3毫米,燃烧时烟灰呈片状脱落。"这哪是免税烟,简直是山寨货!"张先生在视频中展示的对比画面显示,免税烟灰缸中散落的烟灰明显更粗糙。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检测报告揭开谜底。该批次免税烟的焦油含量标注为8mg,实测值却达到11.2mg,超出国家标准30%。更令人震惊的是,实验室在烟丝样本中检出未申报的甘油成分,这种常用于保湿的添加剂虽不违规,但改变了燃烧特性。业内人士表示:"出口免税烟为适应不同气候,确实会调整配方,但这种差异已超出合理范围。"
"两者简直是天壤之别。"从事烟草经销十余年的王经理透露,某些品牌的免税烟存在"特供版本",其烟叶配比、加工工艺与内销产品大相径庭。他举例说明,某畅销品牌免税烟的膨胀烟丝使用率比内销版低15%,导致燃烧速度加快,"这就像用陈米煮饭,看着相似,吃着完全不是那个味"。
法律界人士指出,根据《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第37条,标注"专供出口"的卷烟严禁在国内流通。但记者暗访发现,个别免税店存在"回流销售"现象。在深圳某口岸商店,店员暗示可提供"特殊服务":"只要加50元包装费,就能把出口烟改成内销包装。"这种游走灰色地带的操作,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海关总署2023年专项稽查数据显示,1-9月共查获违规免税烟草制品23.6万条,同比增长47%。其中理化指标不合格占比达68%,涉及焦油量超标、尼古丁含量不符等问题。值得关注的是,某品牌免税烟的一氧化碳释放量竟是内销版的1.8倍,专家指出:"这就像给发动机换劣质机油,短期看不出问题,长期危害更大。"
在青岛从事货运代理的李女士深有体会。她常年代购的某款免税薄荷烟,近期被检测出薄荷醇含量骤降60%,取而代之的是化学成分WS-3。"抽起来像吃牙膏,完全不是记忆中的清凉感。"她的遭遇并非个例,某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显示,对比12个品牌的免税与内销卷烟,有9个品牌存在"关键成分差异超过20%"的情况。
面对愈演愈烈的质量争议,中国烟草总公司近期更新了《出口卷烟技术规范》,要求自2024年1月起,所有免税烟必须在条盒显著位置标注"配方调整说明"。但消费者保护组织认为这仍是治标之策,"就像给鱼目混珠的商家发免责声明,真正的天壤之别岂是一纸说明能弥补?"
在行业自律方面,部分企业已开始行动。云南中烟宣布将建立"全球统一配方库",香港南洋兄弟烟草则推出"溯源二维码系统"。不过业内人士坦言,由于各国税收政策、健康标准差异巨大,完全消除质量鸿沟道阻且长。正如某品牌技术总监所说:"既要符合42个国家的准入标准,又要保持品牌特色,我们正在走钢丝。"
随着元旦春节消费旺季临近,海关提醒消费者:购买免税烟草需认准"中国关税未缴"专标,留存购物凭证。对于口感存疑的产品,可向12360海关热线申请专业鉴定。毕竟在真烟与免税烟的天壤之别背后,关乎的不仅是消费权益,更是用健康买单的严肃课题。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2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