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州市场监管局通报2025年一季度查获超市供应链违规案件涉案金额达7.3亿元,​​涉及假冒"厂家直供"标识的粮油、日化商品超45万件​​。这场代号"清源"的专项行动,揭开了部分超市供货商"有恃无恐"的灰色运作模式——数据显示,​​2025年全国新增超市供应商中23%存在资质造假问题​​,但仅有14%的采购方能在进货环节发现异常。这种"有恃无恐"的行业生态,折射出供应链监管体系的深层漏洞。

在深圳经营社区超市的王海(化名),向记者展示了半年来与三家供货商的合作记录。去年12月,他通过某批发平台签约的"金牌供应商",提供的金龙鱼食用油扫码验证显示为正品,但实际检测发现脂肪酸组成与国家标准存在6%偏差。"这些供货商拿着全套伪造的检验报告,态度却'有恃无恐'。"王海通过市场监管"云鉴真"系统追溯,发现该批次产品系小作坊勾兑,所谓的厂家授权书竟是PS合成。这种"有恃无恐"的造假手段,迫使他在后续合作中自购光谱分析仪检测每批货物。

这种"有恃无恐"现象的滋生,与供应链认证体系缺陷密切相关。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25年报告显示,​​全国超市供应商中38%使用"套牌"资质​​,即借用合规企业证件开展违规经营。记者实地探访华东某食品批发市场发现,三家标榜"源头直供"的档口,竟共用同一份过期食品经营许可证复印件。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供货商利用《食品安全法》抽检比例限制,采取"掺真混假"策略,使问题商品检测漏网率达67%。

技术升级正在瓦解"有恃无恐"的生存空间。胖东来超市最新启用的供应商管理系统,要求每件商品附带区块链溯源芯片,记录从原料采购到物流配送的287项数据。郑州消费者李女士通过NFC功能查验某品牌面粉,发现其历经五次质检、三次运输温控记录,"这种透明化追溯让供货商不再'有恃无恐'"。但该系统全国覆盖率仅19%,多数中小超市仍依赖传统验货方式。

监管体系的"有恃无恐"应对策略加速落地。上海推行的"智慧食安"工程,通过AI图像识别能在0.5秒内发现包装印刷的微米级差异。在浦东某保税仓,执法人员向记者演示了如何通过X光成像识别大米掺假:"正品粳米晶体呈六边形结构,掺入籼米会形成不规则的晶格缺陷。"这种技术使2025年一季度掺假案查处量提升41%,但社交平台"化整为零"式违规交易量同步增长33%。

热点关注!超市供货商怎么找货源“有恃无恐”

在这场关于"有恃无恐"的攻防战中,行业生态呈现两极分化。《2025中国零售业供应链报告》显示,51%的连锁超市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共享机制,而中小超市因成本压力仍在接纳问题供货商。北京某社区超市店长坦言:"明知某些供货商'有恃无恐',但他们的报价比正规渠道低25%,我们只能要求每批货附带检测报告。"

当"有恃无恐"从潜规则变为治理标靶,供应链革命已势在必行。全国工商联供应链分会透露,2025年底将建成覆盖320万供应商的信用评估体系,结合《电子商务法》修订案中"连带追责"条款,违规供应商生存空间将大幅压缩。正如行业观察家所言:"破除'有恃无恐'的底气,需要构建技术监管、信用惩戒、消费觉醒的三重防线。这场始于供应链的信任革命,终将重塑整个零售生态。"

热点关注!超市供货商怎么找货源“有恃无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