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西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发布的一纸《货源供应调整通知》,将区域卷烟品牌“真龙”推上风口浪尖。通知中“部分产品实行配额制供应”的表述,印证了市场传闻已久的猜测——这个常年稳居华南市场销量榜首的烟草品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供不应求”困局。南宁市烟草流通协会监测数据显示,2024年第二季度真龙系列产品批发订单满足率仅为78%,较去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部分热销型号的缺货周期长达45天。

作为广西本土培育的烟草龙头,真龙系列自2003年诞生以来,凭借“壮乡金叶”的独特定位,逐渐在竞争激烈的卷烟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其核心产品真龙(鸿韵)、真龙(凌云)等年销量突破120万箱,在广西本土市场占有率超七成,更辐射至广东、湖南等周边省份的婚庆、宴请等场景。然而今年以来,这条深耕华南二十载的“真龙”,却在批发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供应危机。

必读!广西真龙批发一手货源“供不应求”

在柳州市柳南区经营烟酒批发的黄志强(化名),对此有着切身体会。他的仓库原本每月固定储备3000条真龙(鸿韵),但自4月起供货量骤减至1800条,且到货时间毫无规律。“上周刚到的200条鸿韵,拆箱就发现喷码是三个月前的。”黄志强展示的手机聊天记录显示,其上游供应商多次以“工厂排期紧张”为由延迟发货,最严重时曾连续三周断供。为维持客户关系,他不得不将有限的货源优先供给酒店、酒楼等大客户,导致零售终端出现“有价无市”现象。

这场席卷批发环节的“供不应求”风暴,背后交织着多重复杂因素。据知情人士透露,广西中烟2023年启动的“高端化转型”战略,将真龙(凌云)等高价产品产能提升25%,中端产品线产能相应压缩15%。与此同时,广西主要烟叶产区遭遇持续干旱,上等烟叶收购价同比上涨18%,直接推升生产成本。更值得关注的是,部分经销商利用供应紧张局面,将本应投放广西市场的货源,以每箱加价300元的价格转销至广东、海南等地,进一步加剧了货源短缺。

必读!广西真龙批发一手货源“供不应求”

市场波动带来的连锁反应已传导至消费终端。在桂林市象山区某便利店,真龙(馨云)的零售价从每包18元涨至22元,货架却长期处于半空状态。店主李女士表示,近两个月该型号到货量不足往常三成,“老顾客进店问三次才能买到一次”。这种“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甚至催生了地下交易市场——防城港市市场监管部门近期查获的非法囤积案中,某商户私藏的真龙(鸿韵)数量高达1500条,部分条装喷码显示该批货物本应发往云南市场。

面对愈演愈烈的供应危机,广西中烟供应链管理部门负责人回应称,公司正通过“三班倒”生产模式提升产能,7月起日均产量已增加8%。但行业分析师指出,当前市场已形成恶性循环:经销商因担心持续缺货而超额下单,消费者因恐慌心理加大囤积,这些非理性行为反过来又放大了实际供需缺口。更令人担忧的是,玉林市近期查获的假冒真龙(凌云)案件中,查扣的仿制品外包装仿真度达95%,普通消费者仅凭肉眼难以辨别真伪。

在这场“供不应求”的持久战中,受损的不仅是市场秩序。梧州市民周先生发现,常购买的真龙(海韵)断货后,他尝试转向其他品牌,但“总觉得少了些醇厚回甘”。这种消费习惯的被迫改变,正在动摇真龙系列经营多年的市场根基。南宁烟草经济研究所的调研显示,二季度真龙系列在35-50岁核心消费群体中的品牌忠诚度下降6.3%,而竞品双喜(经典)的复购率提升4.8%。

面对持续发酵的供应危机,业内专家建议建立动态库存预警系统,对批发环节的异常囤积行为实施精准管控。而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更关心的是这条“真龙”何时能结束“云端起舞”般的供应状态,让缕缕熟悉的烟香重新回归市井街巷。毕竟,当“供不应求”成为常态,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供应链韧性,更是一个民族品牌守护市场信誉的决心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