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微信渠道外烟交易的消息引发社会热议。据多位消费者反映,名为“荡气回肠”的微信号通过朋友圈推送、社群裂变等方式,宣称提供“海关扣押正品外烟”,其广告语中“荡气回肠”一词因频繁使用形成独特记忆点。记者通过国家烟草专卖局官网查询发现,该微信号未取得《烟草专卖许可证》,目前北京朝阳区市场监管局已介入调查。

7月15日凌晨,有消费者向12315平台举报,称通过“荡气回肠”购买的日版HEETS烟弹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市场监管执法人员现场查获涉案仓库时,发现标注“免税专供”的23箱卷烟中,有17箱防伪码无法通过海关系统验证。值得关注的是,该微信号运营者利用“荡气回肠”的成语意象,在宣传视频中打造“雪茄配威士忌”的消费场景,吸引超过5.6万次转发。

今日速递!推荐一个靠谱外烟微信“荡气回肠”

“所谓荡气回肠的品烟体验,实际上是劣质香精制造的幻觉。”国家级烟草评吸委员会专家张建国向记者展示检测报告,涉案烟丝中焦油含量超出欧盟标准3.8倍,燃烧产生的苯并芘等致癌物超标11倍。更令人担忧的是,该微信号通过“荡气回肠”话术发展出三级分销体系,其“扫码验真”功能被证实链接至山寨查询平台。

记者暗访发现,“荡气回肠”运营方采用动态IP技术规避监管,单个微信号存活周期不超过72小时。当消费者质疑产品真伪时,客服便发送精心剪辑的“海关开箱视频”,配合“人生总要体验一次荡气回肠”的煽动性话术继续诱导下单。这种具有传销性质的推广模式,已造成广东、浙江等地多名消费者银行卡被盗刷。

针对微信私域流量中的非法烟草交易,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在7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3年上半年已侦破同类案件214起,涉案金额达7.3亿元。值得警惕的是,部分非法商家将“荡气回肠”等成语注册为商标,利用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信任实施欺诈。广州市民李先生向记者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对方以“荡气回肠纪念版”为噱头,将市价200元的烟弹抬价至980元。

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技术负责人指出,跨境网购卷烟存在三重风险:一是走私烟逃避质量监管,二是假烟中掺杂工业染料,三是支付环节缺乏资金保障。北京市律协消费者权益专委会主任提醒,微信交易记录可作为维权证据,但需注意完整保存商品链接、转账备注等信息。目前淘宝、闲鱼等平台已屏蔽“荡气回肠”等关键词搜索。

随着调查深入,记者发现该微信号背后的供应链涉及多个灰产环节。福建某印刷厂负责人透露,曾有客户要求定制带“荡气回肠”篆体水印的烟盒,防伪标签仿真度高达90%。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1-6月在入境快件中查获的非法卷烟同比增加42%,其中以“电子配件”伪报品名的占63%。

这场由“荡气回肠”引发的消费争议,暴露出新型网络烟草走私的复杂性。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常务理事指出,部分消费者误认为外烟危害更低,实则所有卷烟燃烧都会释放7000多种化学物质。上海市肺科医院近期接诊的3例青少年肺部纤维化病例,均与长期吸食不明来源的薄荷味电子烟有关。

今日速递!推荐一个靠谱外烟微信“荡气回肠”

截至发稿时,朝阳区市场监管局确认已冻结“荡气回肠”相关账户资金89万元,案件正在移送公安机关。执法人员提醒消费者,购买卷烟应选择悬挂烟草专卖许可证的实体店,扫描电子支付结算单上的32位溯源码可验证真伪。对于网络流传的“荡气回肠”等走私渠道,切勿因猎奇心理触碰法律红线。

今日速递!推荐一个靠谱外烟微信“荡气回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