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新闻!福建云霄香烟小作坊的具体地址“讳莫如深”
突发新闻!福建云霄香烟小作坊的具体地址“讳莫如深”
近日,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一处地下香烟加工窝点的查处行动引发舆论高度关注。据多位知情人士透露,当地市场监管部门在8月21日的突击检查中,于陈岱镇工业区内查封了涉嫌非法生产卷烟的地下作坊。然而令人惊讶的是,截至8月23日晚间,该窝点具体地址信息始终处于“讳莫如深”状态,不仅官方通报未予披露,现场执法人员也拒绝向媒体提供进一步详情。
蹊跷的执法行动 根据云霄县市场监督管理局8月22日发布的通报,此次查获的作坊涉嫌伪造注册商标及生产工艺不达标等问题,现场缴获制假设备3台,成品假冒卷烟320箱,案值预估超600万元。但通报中仅用“某工业区闲置厂房”模糊代指涉事地点,这一反常操作引发公众质疑。记者实地探访发现,陈岱镇工业区面积约5平方公里,道路两侧密布着八十余家中小型工厂,多家厂房外墙张贴着“仓库整栋招租”字样,排查难度极高。
“前天下午突然开来四辆执法车,但距离厂房三百米就被保安拦下,十几分钟后又全部撤离。”邻近五金加工厂员工王某透露,涉事作坊平时卷帘门紧闭,原材料运输多选在凌晨进行。这种“讳莫如深”的保护状态,让周边群众直言“见怪不怪”——云霄县作为传统烟草种植区,近五年累计查获类似案件47起,但具体窝点信息从未完整公示。
产供销链条的灰色操作 记者辗转获得一份2023年漳州市烟草专卖局调查报告显示,当地地下制假团伙普遍采用“移动式生产”策略。核心加工点按订单需求临时选址,每完成500-800箱产量便转移设备。这种模式使云霄假烟产业形成“追查难、取证难、溯源难”的闭环生态,2022年查获案件中,近七成窝点存活周期不足三个月。
更值得关注的是物流环节的隐蔽性突破。一位要求匿名的快递网点负责人证实,假冒卷烟多伪装成“食品礼盒”或“汽车配件”,通过实时变更发货地躲避监控。“昨天刚从云霄发往广州的30件货,系统显示始发站却是龙岩市永定区。”这种刻意制造的“信息迷雾”,使得具体地址的“讳莫如深”成为产供销全链条的标配法则。
多方博弈中的定位困境 面对舆论追问,云霄县宣传部工作人员8月23日下午回应称:“地址隐匿是为确保案件侦办不受干扰。”但法律界人士指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执法结果应包含违法行为发生地。中国政法大学行政法专家李明阳教授分析:“若涉及重大公共利益,模糊关键信息可能损害公众监督权,该做法有待商榷。”
这种“讳莫如深”的态度也从侧面揭示出更深层矛盾。云霄县2022年烟草产业税收贡献达26.7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39%,产业转型压力与基层治理能力的错位,使得打假行动常陷于“既要雷霆出击,又要保全颜面”的两难境地。当地一位退休干部坦言:“十年前全县有两百家正规烟厂配套企业,现在只剩六十家,失业者转向地下产业链实属无奈。”
迷雾背后的破局路径 就在本文截稿前,记者获取到最新消息:福建省公安厅已派专员进驻督导,疑似涉事厂房卫星定位坐标出现在某短视频平台评论区。虽然该信息真实性尚未核实,但截至8月24日上午10时,云霄县政务平台“网络问政”栏目中,“陈岱镇制假窝点具体位置”的提问量已突破2300条。这场由“讳莫如深”引发的信任危机,正在考验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成色。
值得肯定的是,国家烟草专卖局监测数据显示,云霄地区2023年上半年假烟流出量同比下降18%。随着中央加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违法用地整治力度,“运动式执法”正逐步转向“源头管控长效机制”——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讳莫如深”的地址迷雾,将被阳光政务的透明机制彻底驱散。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2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