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注!越南代工一手香烟批发“薄利多销”
近日,广西崇左市边境贸易市场内,一批标榜“越南代工一手货源”的香烟以低于市场价60%的批发价悄然流通,引发监管部门高度警觉。这些外包装印有“专供出口”字样的香烟,凭借“薄利多销”的经营策略,在灰色贸易带催生出庞大的地下分销网络,暴露出跨境烟草监管的深层漏洞。
7月30日凌晨,南宁海关在中越边境的凭祥综合保税区截获三辆改装冷藏车,查获未申报的越南代工香烟2.4万条。海关总署8月2日发布的案情通报显示,该批货物报关单标注为“农副产品”,实际夹带的香烟涵盖多个知名品牌,其中硬盒阳光利群占比达43%。涉事货主交代,这类代工香烟采取“薄利多销”模式,单条跨境运输成本仅1.7元,利润率却能达到正规渠道的3倍。
记者暗访发现,在防城港市某跨境电商产业园,部分物流公司公然提供“代工香烟专线”服务。通过拆解香烟包装、混装日用品的“蚂蚁搬家”式走私,越南代工香烟正以每周超15万条的数量渗透至内陆市场。某批发商透露,这种“薄利多销”策略的关键在于规模效应——单次交易量达500箱以上时,单条成本可压至18元,较国内市场批发价低出52%。
国家烟草专卖局8月5日公布的检测报告揭露更大隐患:送检的23批次越南代工香烟中,17批次滤嘴醋酸纤维含量不达标,9批次烟气pH值异常。在深圳华强北电子市场,标榜“原厂工艺”的代工香烟已形成完整产业链,从激光防伪标贴印制到税标克隆均有专业团队操作。某地下加工点负责人称,其采用的“薄利多销”生产模式可实现每小时封装1200条香烟,日均发货量稳定在200箱以上。
这种跨境贸易乱象已引发连锁反应。8月7日,越南工贸部突击检查海防市某中资代工厂,发现其生产线同时加工六个不同品牌的香烟,原料溯源单据存在明显造假。而国内某知名烟草品牌法务部负责人透露,涉事代工厂使用的烟叶实际产自云南,经越南简单分切处理后,利用中国—东盟自贸协定关税优惠“洗白”身份。
消费者端的影响更为直接。在长沙市高桥大市场,成件的越南代工香烟通过“薄利多销”策略快速铺货,部分商户单日成交量突破500条。随机采购的10条某品牌香烟中,有6条防伪二维码指向境外服务器,普通扫码软件无法识别真伪。更令人担忧的是,某微商团队开发的“拼箱直邮”模式,通过化整为零规避监管,已发展出覆盖28个省份的二级代理体系。
公共卫生专家指出,这类代工香烟的“薄利多销”策略正在制造双重危害。一方面,未受监管的烟草制品可能含有超标有害物质;另一方面,低价倾销严重冲击控烟成效。浙江大学烟草经济研究所8月8日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接触过代工香烟的青少年复购率比传统渠道高出27个百分点。
截至本报道时,市场监管总局已联合公安部在广东、福建等地开展专项打击行动,查封代工香烟仓储窝点11处,查获自动化包装设备37台。值得关注的是,部分被查获设备贴有越南语操作说明,控制面板却显示简体中文界面,暴露出跨境制假产业链的技术协同。随着中越两国海关“经认证经营者”互认程序的推进,这场针对“薄利多销”式走私的围剿战正进入攻坚阶段。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2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