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网络平台违规销售卷烟的投诉引发热议。化名"陈阳"的深圳消费者向记者反映,某二手交易平台商家以"手作工艺品"为名,通过暗语销售电子烟弹,交易全程无需验证身份信息。"页面写着‘奶茶杯套装’,实际到货是3盒水果味烟弹,付款后商家直接删除了商品链接。"陈阳展示的聊天记录显示,卖家曾承诺"绝对为所欲为,平台根本查不到"。

速看!哪个平台上可以买烟“为所欲为”

这种乱象并非孤例。记者调查发现,某短视频平台上标注"减压玩具"的直播中,主播用"红塔山牌积木""玉溪模型"等话术暗示烟草产品,观众点击购物车跳转至外部链接后即可下单。更令人担忧的是,部分商家利用青少年喜爱的社交平台,将电子烟伪装成"潮流文具"进行推广。业内人士表示,这类交易往往采用"货到付款+虚拟发货地"模式逃避监管,形成灰色产业链。

"哪个平台上可以买烟‘为所欲为’?这个问题的答案恰恰暴露了监管漏洞。"中国控制吸烟协会专家组成员王明远指出,2023年修订的《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禁止线上销售,但部分平台审核机制存在滞后性。某电商平台风控部门工作人员透露,违规商家平均存活时间仅有4.7小时,但注册新账号的成本不足2元,导致"打地鼠"式治理效果有限。

值得关注的是,智能推荐算法无意间成为违规内容的推手。记者在某内容平台搜索"戒烟方法"后,信息流中随即出现"便携雾化器测评"的关联推送。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技术研究院的测试数据显示,含有"茶烟""雾化棒"等关键词的商品链接,在部分平台的平均曝光转化率比合规商品高出23%。这种技术漏洞让某些商家得以"为所欲为",甚至形成跨平台引流的分销体系。

面对愈演愈烈的线上售烟乱象,多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启动专项整治。广东警方近期破获的案例显示,犯罪团伙利用快递柜"无接触交付",通过12个不同平台账号分流交易,三个月内非法获利超80万元。这些案件暴露出物流环节的监管盲区,部分快递企业仍未全面落实实名收寄和开箱验视制度。

速看!哪个平台上可以买烟“为所欲为”

"消费者切勿相信‘哪个平台上可以买烟’的虚假承诺。"国家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提醒,正规卷烟零售需具备"双证一码",线上交易存在重大法律风险。记者注意到,淘宝、京东等主流平台已上线AI图文识别系统,对"茶烟""雾化杆"等变体关键词实施全天候监控。法律专家强调,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向未成年人售烟无论线上线下均属违法,违者将面临最高50万元罚款。

随着6·18电商大促临近,多个平台开始重点排查烟草关联商品。拼多多公布的治理数据显示,5月已拦截违规商品链接7.2万条,封禁店铺3200余家。但陈阳的遭遇警示我们,这场关乎公共健康的攻防战远未结束。当技术手段不断升级时,是否也该思考:如何建立更有效的跨平台协同机制,才能真正堵住那些"为所欲为"的监管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