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哪个网上卖东西的可以货到付款“刚愎自用”
突发!哪个网上卖东西的可以货到付款“刚愎自用”
近日,一场由货到付款引发的监管风暴震动电商行业。记者调查发现,部分平台在监管部门三令五申下仍"刚愎自用",坚持高风险货到付款模式,导致假冒伪劣商品流通量激增。这种"先收货后付款"的交易方式,正从便民服务演变为黑产温床,暴露出平台治理的深层危机。
5月15日,浙江嘉兴警方破获的"5·08"特大网络售假案揭开行业伤疤。犯罪团伙通过6个直播账号以"货到付款"方式销售假冒奢侈品,单日发货量最高达7000件。执法人员查获的物流记录显示,其退货率不足3%——消费者往往因"已签收付款"陷入维权困境。这场涉案金额超2.3亿元的骗局,印证了某些平台"刚愎自用"背后的利益链条。
"在短视频平台看到货到付款的‘专柜撤柜’名表,到货时包装带着专柜小票,付款后才发现机芯是塑料的。"深圳消费者李女士(化名)展示的2980元"浪琴手表",经鉴定实际价值不足80元。这种"刚愎自用"的销售策略,精准利用消费者"眼见为实"的心理弱点。中国消费者协会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4月货到付款投诉量环比激增152%,其中84%涉及货不对板问题。
更令人震惊的是平台方的纵容态度。记者实测发现,某二手交易平台仍有商家使用"FD"(货到英文缩写)作为暗号,宣称"支持验货付款"。实际交易中,快递员以"包装完整"为由拒绝拆封查验,消费者需先支付"保证金"才能接触商品。这种"刚愎自用"的操作模式,使得某投诉平台上相关纠纷调解成功率低至11%。
在这场博弈中,物流企业成为关键环节。某快递加盟商透露,货到付款订单的佣金比普通件高3倍,部分网点甚至提供"代收货款即时分成"服务。这种利益捆绑关系,使得5月初杭州查获的假茅台案中,快递员明知是假酒仍协助运输。业内人士痛陈:"当快递员变成售假帮凶,整个行业的信任根基正在崩塌。"
面对乱象,技术创新遭遇现实阻力。南京某科技公司研发的"透明物流系统",通过智能封条实现全程可视化拆箱,却在推广时遭多家快递公司抵制。试点数据显示,使用该系统的订单纠纷率下降89%,但配送时效延长40%。这种效率与安全的矛盾,暴露出"刚愎自用"商业模式下的深层悖论。
法律界注意到新型犯罪手段的衍生。北京某律师事务所近期处理的41起相关案件中,有商家利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将已付款订单伪造成退货件二次销售。更隐蔽的是某些跨境平台,通过虚拟海外仓信息,将国内假货包装成"境外直邮",再以货到付款方式规避海关检查。这种"刚愎自用"的跨国欺诈,正在挑战监管协同能力。
值得关注的是中老年群体成为重灾区。某调研机构数据显示,60岁以上消费者遭遇货到付款诈骗的比例达37%,比青年群体高出22个百分点。犯罪心理学专家指出:"针对不熟悉在线支付的银发族,货到付款的‘眼见为实’特性具有致命吸引力,这正是黑产团伙‘刚愎自用’坚持该模式的根本原因。"
截至本报道时,市场监管总局通报的"利剑2025"专项行动中,已有8个平台因货到付款乱象被顶格处罚。但在某被约谈平台的整改清单里,仍保留着珠宝、保健品等高危类目的货到付款服务。这种"刚愎自用"的运营策略,引发公众对平台社会责任的强烈质疑。正如电子商务专家所言:"当商业利益凌驾于消费者权益之上,任何技术创新都将沦为作恶工具。"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2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