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爆来袭!711免税香烟低价批量拿货“多多益善”
近日,一则关于“711便利店免税香烟低价批量拿货”的消息在社交平台引发热议。网传截图显示,某省711门店推出“多多益善”促销政策,宣称消费者可通过特殊渠道批量购买免税香烟,单条价格较市面低30%-50%。记者就此展开调查,发现事件背后存在多重信息迷雾。
7月15日上午10时,抖音用户@商贸老王发布的视频引发第一波关注。画面中堆叠的中华、万宝路等香烟外包装印有“DUTY FREE”标识,配文称“711内部渠道放量,免税烟不限购,多多益善支持整车发货”。该视频3小时内播放量突破80万次,随即被平台下架。值得注意的是,评论区出现大量“已成功提货”“真实有效”的声称,但均未提供具体交易凭证。
记者实地探访广州、杭州等地12家711门店,发现常规柜台仅售完税香烟。在杭州凤起路店,收银系统显示软中华售价为850元/条,与传言中“免税价550元”存在明显价差。店长李伟明确表示:“我们从未开展免税烟销售,所有烟草制品均通过正规渠道进货。”当被问及网传的“批量拿货”政策时,其称这可能是不法分子伪造门店信息的诈骗行为。
事件发酵后,711中国运营方迅速反应。7月16日凌晨,统一商超(中国)有限公司通过官网发布声明,强调“严格遵守国家烟草专卖法律法规,所有门店不存在免税香烟销售资质”。声明特别指出,近期有不法分子伪造711采购订单,以“多多益善”为噱头诱导消费者预付货款,已有7个仿冒网站被依法关停。
烟草监管部门同步介入调查。国家烟草专卖局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免税香烟销售需持《免税烟草制品零售许可证》,且仅限于出入境口岸特定区域销售。2023年新版《电子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通过信息网络销售烟草专卖品。截至7月17日,浙江、广东两地市场监管部门已对34家涉嫌虚假宣传的电商店铺立案调查。
在事件核心争议点“免税香烟流通链”上,某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前员工披露行业内幕:“正规免税烟流向受海关全程监管,每件商品都需绑定旅客出入境记录。市场上流通的所谓免税烟,90%以上是走私品或高仿假烟。”这种说法得到厦门海关2023年缉私数据的印证——上半年查获的187万支走私卷烟中,71%使用伪造免税标识。
法律界人士提醒消费者保持警惕。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正阳指出:“即便真能低价批量拿到免税烟,根据《烟草专卖法》第29条,未在当地烟草批发企业进货的,可处进货总额5%-10%罚款。”2022年上海某跨境电商平台就因违规销售免税香烟,被处以327万元行政处罚。
随着事件持续发酵,7月17日下午出现戏剧性转折。最初发布视频的@商贸老王账号突然清空所有内容,新发布的致歉声明称“此前视频为吸引流量虚构创作”。但网友发现该账号IP地址三天内从福建跳转至海南又变更为云南,真实性存疑。抖音安全中心数据显示,相关话题下已清理违规视频1362条,处置账号247个。
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发出预警。中消协7月18日发布的《关于警惕烟草类消费陷阱的提示》中特别强调,近期利用“免税”“低价”“多多益善”等关键词实施的网络诈骗同比增长213%,单起案件平均损失金额达1.7万元。在深圳警方破获的“6·18假烟案”中,犯罪团伙正是通过伪造711等连锁品牌授权书实施诈骗,涉案金额超2000万元。
行业专家从供应链角度剖析事件本质。中国烟草学会理事王立民分析:“我国实行烟草专卖制度,从生产到零售共有29道监管环节。所谓批量拿货的免税香烟,要么是走私漏税产品,要么是非法生产的假烟。”据国家烟草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市面流通的“免税烟”中,62%焦油含量超标,38%含有非法添加物质。
截至本报道时,事件仍在持续更新。7月19日上午,记者在百度搜索“711免税香烟”关键词时,前20条结果中已有17条被标记“该商家暂不收录”或“存在风险提示”。微信指数显示,相关话题热度较三天前下降58%,但“免税烟”“批量拿货”等关联词搜索量仍居日用百货类目榜首。
这场由“劲爆来袭!711免税香烟低价批量拿货‘多多益善’”引发的舆论风波,暴露出新型网络消费陷阱的复杂性。消费者在追求所谓“免税红利”时,更需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朴素真理。正如国家烟草专卖局新闻发言人所言:“任何绕过专卖体系流通的烟草制品都是非法商品,消费者应向持有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的正规商户购买。”(全文共计2987字)
版权声明:网站文章均为网络资源,如若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如若转载请添加网址:https://www.021xiongfeng.com/article/2763.html